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主講/證嚴上人
人間菩提20220907敬天愛地度人間
Where There's Suffering, There's Love
聞苦現身菩薩心
救災濟貧度人間
感恩天地滋萬物
善念平和共生息
基金會宗教處每週一開會時,都會匯報來自全球各地志工所進行的慈善工作。慈濟的國際賑災從一九九一年到現在,在世界各地救貧、救急、救災已經三十多年,而我也一直聽取來自各國慈善救助的消息。
凡事有因、有緣,慈濟開啟國際賑災的因緣,今日才有歷史可以回顧。在二○二○的這個時候,菲律賓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民生經濟,大部分的人收入銳減,許多駕駛「嘟嘟車」,也就是三輪車司機因為疫情期間載客率很少,他們的生意停擺了,這種情形在泰國也是一樣。
當地的慈濟志工立刻啟動慈善工作,針對生活陷入困境的民眾提供物資,發放生活包幫助他們度過難關。不只是慈善發放,及時供應窮困人的生活所需,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停。
人人都是觀世音,菩薩無處不在
疫情在全球各地大流行,身在不同國度的慈濟人及時行動,了解苦難人的需要;只要哪裡有苦難,志工就及時發心。看著在不同的國度裡,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,同樣都是那一身「藍天白雲」的身影,及時的出現宛如從地湧出的人間菩薩。
只要在大愛新聞看見「藍天白雲」的志工身影,我都會關注是哪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。人間脫離不了苦,但是志工們聽聞苦難便及時現身,所謂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。」這就是《法華經》的精神。
在〈普門品〉,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、千處現,以不同的化身前往拯救,應現於苦難之地,這就是菩薩精神。
人人都可以成為菩薩,人人都是觀世音,只要一念善心起,菩薩無處不在。慈濟志工分布在全球,不同地區遭受苦難的人,會有慈濟志工懷著大愛,以真誠而尊重的心去付出。
我們不僅待人應如此,也應善待這一片土地,感恩大地供應五穀雜糧,讓我們的生活能夠賴以生存,得到富足與安定。天地間只要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調和,我們的生活就能得到平安,因此我們要敬天愛地,尊重大地的生態,以謙卑而平和的心承接大地的潤澤,雖然有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便利,但也應該有所取捨和妥協,不能對天地予取予求。
我常說:「走路要輕,怕地會痛。」就是天、地、人之間應該彼此善待的道理。
(整理/明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