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7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21集
以持經之人,功行未圓滿,
若加毀訾,所學事廢過重;
若加讚敬,所修德學事成。
意在損益兩邊,須應慎之。
法入眼要用心去體會,文是很深,意其實是淺,未來我們也要傳承永續的法在人間。昨天提到持經的功德,佛法能傳承後世、調和天地;佛法是宇宙天地萬物的道理,當然也包括氣候。生活在天地之間,天氣順調,地能平安,就是人間之福。福的反面,那就是禍。到底我們是要造福,或者造禍呢?
人間如何造福?佛法道理,很微細地向我們教育,很深刻地為我們分析,非常深刻而入微,讓我們體會大乾坤宇宙人間的真理。道理就在經典裡。佛陀講說一乘大法,《法華經》就是佛的本懷。
佛陀覺悟的初念,初覺悟的心境,第一個體會就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;可惜眾生一念無明,累生累世不斷複製的無明,已經厚厚地蓋住我們的如來覺性。眾生的習氣就一直在無明中,不斷造作業力,這就是人生的顛倒。
只要將這念心啟發起來,行為就正確了。所以,佛陀一直要將他覺悟的第一念,讓大家同時來覺悟,可惜眾生所累積的習氣剛強難調伏。佛陀只好耐心、愛心,發揮悲智雙運,循循善誘。時間在過,佛陀進入老年了,不得不說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。
佛陀為了保護這部經典,用心良苦,講出持經的功德。但是五濁惡世,眾生剛強,不只不聽,又生毀謗。「以持經之人,功行未圓滿」,惡人惡念,他毀謗佛,對佛不增不減,沒有影響;但是對發心持經、講經的修行人,因為功行還未圓滿,很容易受到外在種種無明黑風所動搖、影響。
「若加毀訾,所學事廢過重」,因為功行還未圓滿,道心還未很堅固,就很容易受影響。對於發心受持這部經,願意堅定信心去書寫、讀誦、聽法、傳法的人卻受到影響了,所學事廢,已經荒廢掉了。聽到人家在毀謗,也讓自己造作很多障礙業力,就荒廢掉了。這個過錯的業力就很重了!
我們要相信佛的警示,不要去障礙發心持經的人,我們應該保護他、讚歎他。「若加讚敬所修德學事成」,你若能讚歎他、支持他,自然會堅定他的信心,好好受持、了解這部經的道理,入人群去度眾生,即是「所修德學事成」。
這是要告訴我們,持經受法,身體力行的人,你是要讚歎他,或者毀謗他呢?這是損益兩邊,我們要很謹慎。謗佛、罵佛,對佛沒有影響,但是對初學的人障礙就很大了,業會很重,我們要很謹慎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