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5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95集
直心是道場,三十七品是道場。
莊嚴道場中,亦即以為修行處,
今以供佛之處名稱,為之道場。
學道之處謂修道處,謂之道場。
直心就是道場,我們要用正直心接受佛的教法,法入心來要深信;就如種子撒在土地上,有水分、有陽光、有空氣,這顆種子就會生根展芽,根部直向地底扎下去,上面則是開枝展葉,如此,這顆種子就會成為大樹,粒粒的種子都會成熟。
同理,我們的心地接受這顆種子,就要一門深入。一直在說法脈宗門,靜思法脈,靜就是靜寂清澄這念心,心清淨無污染,靜寂如虛空界。我們要用這念清淨的心接受佛陀的教法,深信佛所教育的因緣果報觀;人生苦難無不都是累積了無始以來,很多因緣相互交揉、摻雜下來,使得累生累世被很複雜的人情世事所困,讓我們煩惱、無明,讓我們造業,衍生很多的因緣果報。
我們接受佛的教法,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」,知道一切無不都是往昔所造作,交結到惡因、惡緣,而造下很多的惡業,現前就要受報。瞭然清楚了,就要用虔誠的心,要趕緊懺悔,懺悔即清淨,懺悔能讓我們的心遠離煩惱無明,將這念心慢慢淨化、淨化,靜寂清澄,接受佛法,是謂「直心是道場」。
直心是道場,這就是修行的方法。如何開展「直心是道場」呢?修行的基礎,就是「三十七助道品」。我們要了解「四念處」、「四正勤」、「四如意足」,還要「五根」、「五力」,以及「七菩提分」、「八正道分」這些法。時時警惕自己,三十七品是道場。我們是佛教徒,就要時時莊嚴道場。
「今以供佛之處名稱,為之道場」。一大早,大家精進做早課,禮敬供佛,精進、聽法也是在供佛,因為接受佛陀的教育,我們要身體力行在人間,聞法、說法、傳法,這就是道場。「學道之處謂修道處,謂之道場」。我們學佛聽法,聽了之後就要身體力行,這都叫做道場。
期待人人莊嚴道場,要先將我們的威儀照顧好;我們聽法、聞法,也是莊嚴道場;我們去幫助人,也是莊嚴道場。學道之處無不都是修行處,修行處也叫做道場,用心即是道場。
我們以直心為道場,將道場鋪開,到處有修行者、聞法者、傳法者,這就是護持佛法。但願受佛法的人愈來愈多,未來的世界就是清淨無染,莊嚴的世界,人人從聲聞而行菩薩道在人間,這就是我們的目標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