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5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94集
法渡生死海,故譬之喻橋;
正法橋破壞,法足不復行。
護持正法住世,誓願弘宣正法。
「法渡生死海」,人生短暫,倘若一念偏差,惡法在生死海的波濤中,就非常的危險;我們要平安渡過生死海,就要用法來渡。法譬如橋,要從此岸度到彼岸去;若是河流,或者較窄的內海就用長橋,若是茫茫大海,就得用船渡海。
正法就像橋,橋若坍塌破壞了,「法足不復行」,就像人缺了一隻腳,再也無法向前走。若建立起正法橋,從此岸到彼岸沒有困難;倘若正法橋遭到破壞斷裂,即使我們有兩隻腳也走不過去,就要用船方能渡河。
天空浩渺、地廣無垠,生在天地間,我們這一念是這麼的渺小,個人也是渺小而短暫,到底能做什麼事呢?芸芸眾生中,即使是少數渺小的人,也會影響到大多數的人。
佛陀剛成立僧團時,守規矩的真修行者很多。幾十年後,隨著僧眾愈來愈多,佛陀制戒也跟著增加起來,卻是能去履行規戒的人,反而愈來愈少呢?這是迦葉尊者對僧團的憂心。
佛陀回答:「習氣不同,各如其面;僧眾愈來愈多,但是人的習氣偏差,觀念錯誤的人也愈來愈多。不同習氣的人集中過來,各自將熏習的習氣帶入僧團來,錯誤慢慢增加,我就要不斷地制戒。戒是因錯誤而制,錯誤的人多,戒條就愈來愈多,這是眾生命濁。」
眾生不覺人間生命苦短的道理,人與人間互相熏習欲念、貪念、瞋念、癡念,煩惱慢慢累積起來,成為眾生的習氣。生命受到這麼多習氣的污染,將習氣帶入僧團來,結集煩惱、無明,變成結使濁。互相影響,我看你不順眼,你看我不如意,彼此間產生煩惱、無明,這種形態慢慢結成眾生濁。
在眾生濁中,時間慢慢累積,愈來愈嚴重,叫做劫濁。時間累積了這麼多人的習氣,各人的見解很分歧,就變成見濁。因為這樣,眾生轉惡,眾生的濁氣累積起來,成為五濁。五濁會合在僧團裡,就會設立很多規戒,希望人人可以守規戒,去除或預防惡習。
佛陀這樣回答,「佛法要住世,人人要將規戒守好,出家就要專心吸收佛法,在人人的觀念中建立正法的橋。倘若僧團修行的方向偏差,形態、威儀不好,就如正法橋斷了,僧眾不知要如何建立自己的智慧,法無法收入內心,又怎有辦法去造福人間呢?
所以,我們人人應該都有責任,在家的弟子、居士,要在僧團外面護法;僧團是佛法的中心,要讓正法建立起健全的制度和形象,正法才能住世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