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主講/證嚴上人
人間菩提20220731契佛本懷淨人間
Working to Actualize Our Ideals
教富濟貧救病苦
契佛本懷淨人心
智慧教育善增長
鞏固志業行法華
馬來西亞的志工鼓勵大人與小孩們響應慈濟的「竹筒歲月」,以小錢行大善。慈濟的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,都是志工們身體力行做出來的。
人間有貧苦與富裕之人,幾十年來慈濟「濟貧教富,教富濟貧」,運用善法啟發人們發揮愛心,幫助生活難以為繼的貧困者,如今慈善志業讓人見到了曙光。
期待人文奇蹟,挽救世人之心
繼慈善志業之後開展的是醫療,人生最苦莫過於「病苦」,因此師父呼籲蓋醫院來拔除貧病之苦。印象深刻的是花蓮慈濟醫院剛啟業,加護病房第一位收治的病人是一位十多歲的小女孩,她的腦部受到嚴重的創傷。
接著是嚴重傷患林傳欽,他的身體遭受砂石車重力碾壓,被送來急診時,下半身幾乎是破碎的,受創的程度令人怵目驚心!對醫師們來說,這是很大的考驗,很感恩我們的大醫王們將他奇蹟式地救回來了。
尤其感恩當時的骨科陳英和醫師非常有耐心地給予治療。林傳欽被搶救回來,他的身軀自骨盆以下僅剩半截身體,還不斷地滲出血水,必須吊在半空中接受治療。想想這是多麼受苦的人生啊!然而,即使是如此艱難的病例,我們的醫療志業在剛起步時,便成功地搶救寶貴的生命,真是不容易!
回顧過去,當慈善、醫療、教育志業的目標達成,我們繼續推動人文,希望透過人文志業再造奇蹟。
一直以來,我們修習佛法、依教奉行,如今以佛陀的教法尋訪佛陀的故鄉,慈濟在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從事慈善工作,這是呼應佛法的真理。
我們要珍惜佛法。佛陀開示「三理四相」,「三理」包含生理、心理和物理,在生理上的「四相」是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;心理上則是「生、住、異、滅」;而反應在物理上的是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。
看看人們,只要一念心牽動無明,譬如人類發明了武器,即使相隔很遠的距離,輕輕啟動便造成嚴重的殺傷力,而所累積的破壞實在很可怕!
善用科技傳法,志業扎根造福
凡事要能分辨道理,而教育的目的是教導人心走在正確的方向。如何教育人心安分守己?這需要運用智慧。譬如這一波的俄烏戰爭,我們可以利用這個世間災禍當作教材,教育人心。
此外,推動素食也是展現人性之愛。期待我們不只從佛法的角度推動素食,希望廣泛地從科學、醫學、物理、哲學等領域,探討素食所帶來的好處。最好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育民眾,因而調整飲食習慣。
「食事為大」,這是大哉教育,希望大家在推廣上多加使力,特別是讓年輕人既能增廣見聞,也能減少口腹之欲、改變飲食習慣。大家唯有腳踏實地去做,才可能真正地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。
我們應善用智慧科技大力推廣素食教育,只要大家共同一念心,集中力量並且善用時間,相信這個理想必然也能提前達成。一如幾十年前我的理想是希望慈濟的四大志業能夠穩健地開展,如今真的實現了!
然而做到這樣還不足,我們要讓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更扎根,因為每一項志業成立的目的都是為人間行善造福,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很鞏固,才有機會淨化人間成為淨土。
感恩大家有志一同,讓愛的能量匯聚。
(整理/明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