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歸性善啟悲智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主講/證嚴上人

人間菩提20220715回歸性善啟悲智
Returning to Our Innate Kindness and Awakening Our Wisdom

眾業累積釀災難
回歸性善人之初
合心育德啟悲智
胸懷天下護蒼生

大環境的這個「大乾坤」正在面臨氣候變遷,乾旱造成糧食歉收;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戰爭的影響,糧食短缺與輸出困難在在加重貧窮國家的饑饉。全球有將近兩億人口處於嚴重飢餓的狀態,這是佛經裡所講的「浩劫」。

比起整個地球因為人類嚴重破壞,日後可能走向毀滅的真正「大災」,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還算是「小災」,也就是走到了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的「住劫」與「壞劫」的中間。

在住劫,會發生「小三災」——饑饉災、疾疫災、刀兵災;在「壞劫」會有「大三災」——火災、水災、風災。一旦歷盡壞劫,世界就會進入空劫,也就是毀滅。

一念之間,斷惡擇善

宇宙大乾坤浩瀚無窮,人類雖然相對微小,可是一個起心動念造成許多的災難,戰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。人類的浩劫是眾生共業不斷累積的結果,也許有人消極地認為,再怎麼努力也敵不過遭遇浩劫的命運;可是,無論敵不敵得過,包括你、我、他,我們都少不了一分責任。

學校所教導的不只是常識,讓人增長見識,應該是「智慧」。對於大環境的保護,以及清淨自心、守護良善,最好能透過教育及早灌輸給學生,讓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很多人在小學就背誦《三字經》,教育人人回歸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可是小時候背誦的這些句子,在上了大學之後還會記得嗎?孩童時期熟背的句子,當時不懂得其中的道理,但是上了大學說不定連這句話的道理都還想不通。

大學教育所教導的知識領域很廣泛,若是知識的力量沒有拿捏好,起心動念稍有偏差,便連做人基本的良善都無法做到。看看國際間的戰事,都是成年人引發的動亂和危機。

在善、惡的天平上,若是惡業重一點,天平就會向下沉淪。如何化惡業為善業?唯有「行善」。只要人人回歸良善的本性,造業沉重的天平那一端才可能上升,進而達到平衡。

「慈悲」與「智慧」的天平也是一樣。若有慈悲卻缺少智慧,譬如有些父母溺愛子女,當子女長大之後也只是顧著賺錢與享受,既不懂得利益人群,欠缺良好的價值觀。當智慧與慈悲的天平失去平衡,人們很容易在富貴的生活中喪失善良的本性。這種情形尤其是學歷愈高的人,所造作的惡業也愈重。

微觀時事,學習智慧

我們若能以慈悲、智慧造福人群,讓天平的兩端穩定,世間才能致祥和。如何做到「福慧雙修」呢?慈濟的四大志業——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成立的宗旨是為了照顧眾生、利益人群。慈善濟助,讓窮苦人家獲得溫飽,將他們的基本生活照顧好,人人擁有正常的身心,生活也得到穩定,才有能力擴大愛心,點滴行善、造福人群。

慈濟四大志業由慈善啟動,經常結合醫療、教育展現共同的人文,為天下有需要的人付出。願意發揮愛心的人,即使是付出一個銅板也是一念善心。人們的一念心可以造善或為惡,譬如貪心、瞋心是造惡,行善的人則福氣很旺,兩者所感得的業果大不相同。

很感恩大家有志一同推動素食教育,「茹素不殺生」是總持一切善,所有的善之美,就是在這一念善心。動物也是生命,與人類相同,我們何忍害其命而食其肉?愛護天下蒼生、保留生機,這就是「性本善」。若是人人懂得「尊重生命」的道理,怎麼可能發動戰爭呢?

天下大事可以微觀,這是我們從歷史所學習到的經驗。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,因為現在的每一分秒不斷地流失,現在就是在替未來寫歷史。當今俄烏戰爭還在持續不斷,烏克蘭的難民潮所面臨的處境就是災難。透過這些時事,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多關心天下事。

我們可以將慈濟人文志業的難民關懷報導,當作學校教育的教材,讓學生多了解世界所發生的大事,教育他們了解戰爭背後歷史的形成,讓他們在心裡不只記得戰爭的可怕,也能學習到和平的可貴。

大自國家、社會,小至個人,希望我們多多給予啟蒙,這些議題和道理都具有深意,不只大學教育可以用來做研究,小至孩童也能給予啟發,讓人人都能學會以「智慧」觀自心、觀天下。

(整理/明學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