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主講/證嚴上人
人間菩提20220705眾願合心覺有情
Creating Value for Our Lives Through Serving Others
眾願合心共成就
溫馨互助無所求
落實社區護孤老
虔誠感召覺有情
在人群中,有他、有你、有我,三人成「眾」,就是「人群」。人,是群居動物,一定要成群,才會有福,大家互相照顧、彼此互動才會平安。看見人與人之間那一股的合群、和氣,就是人生的價值。
輔具平台延續物命
一直以來,有些家庭,家人生病往生了,使用過的電動床或是輪椅用不上了,家屬就會通知慈濟志工去載回來,慈濟人不忍心回收來的輔具變成廢棄物,將之整理維修後,正好可以幫助、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 ,像這樣的「環保輔具平台」,慈濟在全省已經有二十五個服務點。
為了讓輔具平台發揮價值,有些志工甚至已經七、八十歲了,依然不空過生命,他們將電動病床等物品回收後,檢查哪裡少了螺絲或是鬆脫了,就將它們修理好,不但安全牢固,還清洗乾淨,處理得就像新買的一樣。
本來可能要被報廢的物品重複再利用,這是延續物命;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,更發揮物品的價值。感恩慈濟志工懷著菩薩心、立菩薩的願,會合起來為人間付出。看見慈濟的菩薩「群」有心、有願、有力,做得很開心、很快樂,付出無所求,還雙手合十向人道:「感恩!」這是多麼美的動作啊!
志工付出無所求,每一次在畫面中看見他們向人感恩合十,這是人生最美的姿態,我也常不由得說:「感恩」、「感動」啊!慈濟菩薩們令人感動之處,難以言喻。
啟動社區愛的能量
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、彼此感恩,那一分的尊重打從內心,是很真誠的感恩,也讓人尊重。光是看見人與人之間如此溫馨的互動,我認為這是人生價值的提升,也是美好的人生。
還有慈濟的「人醫會」,社區裡的獨居老人生病了,身邊沒有人照顧,志工也去關懷。更可貴的是,穿著「藍天白雲」、「灰衣」制服的菩薩們,發現長者的居家環境很久沒有清掃,他們不怕髒、不怕臭,用心打掃整潔,超越平常人的意願,樂意去付出的人,就叫做「菩薩」。
菩薩是「覺有情」,覺悟的有情,自動自發,將愛心落實在社區,進一步影響與帶動鄰里一同響應,這是「菩薩大招生」。
鄰居們看見這一群人,與長者非親非故,卻打從更遠的地方來為獨居老人付出,這樣的善舉很自然地打動街坊鄰友,他們也會願意動起來,伸出雙手去助人。一旦啟動愛的能量,對於社區的影響也很大。
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可以相互帶動、影響,而能為人間付出,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
(整理/明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