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4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53集
世之五欲資益色身,
人之所好成就生死,
出世五欲能資法身,
佛之所樂成就菩提。
世間的五欲,只讓我們的身體感覺要吃得好、穿得好、用得好、住得好,衣食住行、名利地位,就因為我們世間人有這個身體在;這些五欲所貪、所想要取著的,「資益色身」。
五根、五塵、五識在我們的意識中去攀緣,只要眼睛看到、想要的,起了貪念的意識,我們的身體就去造作了。這五根接觸外面的五塵,盡我們的心意所要,動作就出來了,所造作的一切結果,就歸入我們的業識中。
但是我們卻是一無所知,像是酒醉的人,貪在無明酒之中。這就是眾生愚癡!這個癡,實在是苦不堪。一念當中可能造成彼此都在這個癡中造業。
好幾年前,在大陸有一則很經典的新聞。大陸一位三十多歲的民工,從鄉下來到都市做粗工,擔任建築工人。他所期待的,就是能賺錢回去養家;但是工作八個月了,都不曾支領薪水。
這位民工向老闆拜託。老闆儘管聽了,還是不理睬他。工人三番五次要求,不只領不到,還被老闆叫來警衛將他轟出去。工人一時糊塗,綁架了老闆的孩子;最後被警察押走。
到了宣判那天,很多人來法庭圍觀。庭訊過後,法官將法槌一敲,宣判五年有期徒刑。就在法庭原告聽眾席中,有位老人發出聲音,說她有話要說。原來是老闆的老媽媽,走到被告面前,向這位工人深深地三鞠躬,代兒子鞠躬賠罪;結案之後,向兒子要求,將這位工人的家人從鄉下帶出來,由他們來照顧。
迷在財富而生貪的人就如老闆。這個工人也是糊塗,擄人勒索總是不應該,這就是癡迷的人生。而老媽媽很有智慧,不只善惡分明,曉了大義,還有很開闊的慈悲,得到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。
可見,若貪在世間的五欲,總是「人之所好成就生死」,就輪迴在四生五道。這位老媽媽平常有念佛,心中有法,就是「出世五欲能資法身,佛之所好成就菩提」。有佛法在心裡,一個舉動就能得到幾億人的稱歎。
人間短短幾十年要如何利用,老媽媽懂得信佛,能了解道理,所以運用智慧利益苦難人,用愛與柔和的心去隨順人間的法律,並用慈心愛惜人間的生命,這都是出世的法。雖然小小的心態,卻是大大分明的大法,真的是「佛之所樂」。
這就是佛陀要教育我們的,也就是「成就菩提」,這是覺悟的、覺有情的人,覺就是菩提。人間事就是這樣分明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