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五百比丘 次第作佛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4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47集

佛世壽命法住人天敬慕,
其五百比丘僧心志堅固,
前佛之法既滅人天憂傷,
後佛繼出轉記安穩天人。

佛現相人間成佛,完全透徹道理,是應世緣而現相成佛,所以佛就是要應人間的緣。佛壽,他住世可以很長久,用劫波計算佛的世壽;但是,佛陀為了度化人間,就要與人間同樣壽命,故說「佛世壽命」。

佛出世,人間就有佛法了,他所覺悟的道理,是遍虛空法界無不瞭如指掌。他開始說法,隨著佛世的壽命,就能說多少法;佛入涅槃後,法住人間,佛法住世的時間比佛壽更長。

佛法雖然住世,可以看到法的文字,能夠說,能夠聽,法就只是一個形象而已,這叫做「像法」。像法在時,還會造像、造敬重法的文字;但是到了末法時,人心煩惱偏重,不敬佛、不敬法,法,慢慢就消退掉了,就到末法的時候了。

每一尊佛住世,都是不同的世界、不同的時間,像法、末法的時間也不同。但是,佛住世的這個時間,法也在人間;佛在人間,法在人間,人人依教奉行,人人都很歡喜。

「人天敬慕」。人間敬慕佛,天人也護法,這就是佛世。佛住世壽命、法住的壽命,都是很優雅的世界。佛的世界是這麼美好、優雅,人心善良,人天共住,佛法昌盛。

在兩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向僧團說法。每一場不一定多少人,當佛陀講《法華經》的這段時間,現場就有「五百比丘僧」,亦即憍陳如等五百位比丘在身邊,「心志堅固」,聽法的心志堅固,佛陀開始唱名,要向大家授記了。

「前佛之法既滅,人天憂傷」。佛壽不論長短,前佛出世,大家都很歡喜敬慕;一旦佛要入滅了,大家會很憂傷。「後佛繼出轉記,安穩天人」,前佛滅度後,還有法在世,到了末法時期,人間很不安,災難偏多。過了一段長時間,必定要有法來安住世間,所以後佛又再出來,同樣的,法重新又流傳人世。

佛入滅、法住世,像法、末法;同樣到了末法時,就要轉次授記。每一尊佛都是這樣生生世世,要入滅之前,一定會為未來佛授記,以安穩天人。因為佛滅度後,還有像法住世,像法過後,就是末法,時間橫亙數十劫之長;所以,佛世時就要趕緊授記,有後佛會再來人間,以安穩天人的心。

總而言之,佛壽住世有限,不論壽命長短,同樣都在生、老、病、死自然法則裡。不論哪一尊佛的壽命有多長,法一樣遍虛空法界,我們若能得一法拳拳服膺,「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