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迷途知返向菩提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3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44集

眾生心迷惑根塵無明故,流浪六道;
今得人身應起慶幸之意,當須秉心;
迷途知返,向菩提勤學大覺有情法。

眾生就是一念心迷,使我們的六根隨著六塵緣境,開始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緣著外面的境界,這一念放縱出去,要收回來就難了。一念開始,我們的六根緣著六塵境,流落五道四生,長期在生死輪迴中。

眾生就是這念心迷,迷惑了我們的五根,或者六根。五根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再加上意,就是六根了。五塵,就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;在根與塵會合當中,起了意,用意識去分別。

耳朵聽到聲音,用我們的意識去分別對錯,若是對的,分析之後讚歎,這就是在意根裡。所以說來,根塵會合離不開這個意。這個六根塵產生六識,容易讓我們起無明;我愛的,就要取著,從男女之愛到物欲之愛,一直到名利地位之愛,這種不擇手段,造成人間很多的煩惱、無明、業力。這就是根、塵這兩項會合,所產生出來的無明,使我們煩惱、無明不斷,造作業力,流浪在六道,生死由不得自己。人生的苦難,就是苦在這裡。

我們現在已得人身,「今得人身應起慶幸之意,當須秉心」,還能得聞佛法,要常常自我慶幸,「當須秉心」,秉心就是用心,我們要時時照顧好這念道心。既已發心修行,聽法之後,法要入心,還要身體力行入人群,體會佛陀所說的道理。

人人與佛菩薩都有這分共同的覺性,只是我們一念迷了。不過慶幸的是,我們已經得人身、聞佛法了,有這個因緣在慈濟大團體中。我們的使命感,就是國際間一旦有苦難人,就近的慈濟人就負起這分責任。

慧命就是在人群事物中,用心去體會出來。我們要印證佛陀所說的教法,苦在哪裡呢?我們用心,叫做「秉心」,秉持我們修行的心,用心去體會佛所說的道理。眾生一切的苦都是從一念心開始,造作很多因緣果報而受苦,由不得自己在迷途中。我們要用心秉持佛陀的教法,自然就能迷途知返。在迷當中,我們應該覺醒過來,向菩提覺道,要「勤學大覺有情法」。大覺有情,菩薩就是向著佛的境界方向而去,這就是《法華經》需要宣揚教法的精髓,人人要用心去體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