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3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42集
憍陳如尊重奉行,
權教無間長時修,
初聞開悟居上座,
陳如先時結小緣,
故初鹿野苑先悟,
身子最初結大緣,
故初說法周先悟,
大小緣各有別異。
佛陀鹿野苑說法開啟權教。初轉法輪,要打開這個法,就要讓人聽了就能接受,但是顧慮到大家的根機還差得很遠,就要開權教。權教就是方便法,雖然是方便法,也是世間的真諦;我們若不了解世間的真諦道理,又怎能體會最深處、人人無始以來的這個真如本性呢?因此必定要啟開權教,打開方便的教法,用世間人人所接觸到的這個「苦」,就是從「集」來的。
憍陳如就是深信、尊重佛陀的說法,依教奉行。所以,無間修、長時修、無餘修,這麼長的時間不斷地修習,都是從尊重開始。尊重法,就是把握佛所說的法,自然無間,就是剎那無餘,將法接受入心來,不會讓它漏掉。
憍陳如就是這麼細心、深心、尊重,信受佛的教法,這樣長時、無餘、無間,不斷修來的,故能「初聞開悟居上座」。五比丘中,憍陳如是第一位能透徹了解佛陀所說法,在五個人中居最先,是故居上座。
憍陳如過去也是累劫累世都在修行,他最先結小緣,在人群中,雖然不是大徹大悟,也不是轟轟烈烈入人群,卻也能深信尊重,在人群中眾善奉行、諸惡不做,是故能有一顆很清淨的心。不論何種小事因緣,他都是這樣受持,沒有漏掉;所以佛陀在鹿野苑說法,他是第一個接受權教,體悟佛的教法。
「故初鹿野苑先悟,身子最初結大緣」,「身子」就是舍利弗,舍利弗就是結大緣。佛陀講《法華經》,智慧第一的舍利弗,聽懂佛陀讚歎佛智甚深微妙,了解清淨的佛性是人人本具,這是一真實相。舍利弗領悟到了,代替所有在座的人起來請法,佛陀三止,舍利弗三請。
兩千多年後的現在,我們要感恩舍利弗有那分鍥而不捨的精神,請佛說法,讚歎無上一乘實法的大道理,開啟佛陀講說《妙法蓮華經》的因緣。可見,舍利弗也是結大緣。「故初說法周先悟」,初說法周,就是在〈方便品〉、〈譬喻品〉當中的第一周來說法,在法說周先領悟的人,佛陀第一個為他授記。
「大小緣各有別異」,佛陀開啟小教的時候,憍陳如是第一個開悟;佛陀開啟大法時,舍利弗是第一位得佛授記。所以,一個是從小緣開始,成為上座;一個是結大緣,開啟一乘實法,領先受記,所以「大小緣各有別異」。一個是從最先,說方便法時開始了解,後面一位是一乘實法體悟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