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3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40集
小果不為見思所惱心得自在,
既聞三周說法又見授諸子記,
自心生歡喜未有唯念得授記,
自心冥契因緣但內默然念記。
三周說法,佛陀為弟子觀機逗教,不論何種根機,佛陀只有一個心願,就是希望了解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也都能夠成佛。不論小根小智,或者大根大智,佛陀期待大、中、小根機都能體會真如本性,希望人人布種子,也都成為大樹菩提林,這是佛陀的心願。
因此,佛陀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觀機逗教,方便教育,希望大根機的人現前,好讓小根機的人能夠體會、了解,這是佛陀教育的次序。
佛陀有時用小乘法,讓大家知道人生苦難偏多,要知道苦的由來,在生活中知「苦」、知「集」,就要好好地用功體會和預防。世間事多,煩惱無量,稍一不慎,若集來種種的苦因,必定要受苦報。
佛陀教育我們,成佛一定要修行,在生活中一定要清淨煩惱無明,這是修小果。「不為見思所惱」,大小根機同樣修行,但是不被煩惱所礙。兩千多年過去了,這個法一直流傳到現在。
「既聞三周說法」,在法華會上講到〈方便品〉與〈譬喻品〉,佛陀了解舍利弗是上根機的人,就是第一周的說法。在〈譬喻品〉、〈信解品〉、〈藥草喻品〉,四位中根機的弟子又再了解了。
在〈五百弟子受記品〉,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帶著五百人,要能夠得佛授記,就要有一位大根機者,從過去如何修,多久的時間、多大的空間、多少的人間,不間斷的修行度眾生,要讓更多人發心立願,向彌多羅尼子看齊。
這是藉大根機的修行法,讓這些小根機的人在第三周說法,看到更前面的舍利弗第一位受記,還有摩訶迦葉等四位也受記了,要啟發人人有這分好樂,就要讓人人都有棄小求大的心念,看到別人受記,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同樣也能得佛授記。
「自心生歡喜未有」,每個人知道自己將來也能成佛,無不心生歡喜得未曾有。過去不曾這麼高興過,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,現在己經有信心了,所以歡喜了。「唯念得授記」,一心一念向著將來能得授記的方向。
「自心冥契因緣」,知道若好好地修,一切都在因緣中。你種好因、得好果,結好緣,就得好報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「但內默然念記」,這些人都了解了,會放在心裡,這是三周說法。
我們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心,只要好好地修行,了解生命的價值,如何去為人群付出,不受人群煩惱無明污染,保持我們清淨心;久來,總是也能遇佛出世,當面為我們授記!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