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供佛修福 說法修慧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3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35集

菩薩為度眾生
以是清淨法眼
遍觀一切諸法
能知能行是法
得證是道亦知
一切種種方便。

法離不開如何修心,如何去付出?人世間,各種類形,不同的環境,不同的遭遇,不同的苦難,我們發現這些苦難之後,是聽而不見?視而不聞?或者聞而不動心?這些人與我沒有任何關係,感覺離我很遠。我們是否用這樣的心態看人生呢?若如此,聽再多的法,只是懂法,但是做不到,離道理入心還差得遠。

我們要在法中利益人群,才是真學佛者。「菩薩為度眾生,以是清淨法眼」,清淨法眼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清淨佛性,清淨佛性能觀眾生苦,不忍眾生受苦難,自然就會伸手出去救濟眾生苦。

入人群中救拔苦難而不受污染,保持心的清淨,叫做菩薩。菩薩是覺悟的有情,是苦眾生之苦;有眾生,才有菩薩,苦難眾生是菩薩的道場。

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向聲聞、緣覺的弟子說法,要將他覺悟的心境與大家分享,去除無明,讓大家了解六道輪迴、人間苦難等,讓大家知苦修行。

佛陀在那個時代也是為未來,就是我們現在開一條路,希望人人要知道,未來的世間是五濁惡世,眾生危機四伏,苦難偏多,勉勵人人啟發愛心。修行若只在裡面修,眾生的習氣容易起落。只是聽法,不曾經歷環境的歷練,就不知道苦是長成什麼樣子。

佛陀教育我們,要轉小乘為大乘法,希望人人發菩薩心,入人群度眾生。我們要發心入人群中去,「遍觀一切諸法」。苦諦的源頭在哪裡?為何造成這些苦?了解苦諦的道理,原來是在人群中。知道之後,啟動我們的心,開始身體力行入人群中去。是有形物質的欠缺,或者無形的煩惱苦難,我們都能及時付出。

「能知能行是法」,眾生所需要的法,有方法去幫助他,叫做「有法度」。「得證是道」,我們每天如法付出,每一件事情完成,就是「證」;用這個方法,大家應用起來很適宜,自己的心也很歡喜,可算是小得道。

塵點劫以來,不斷不斷在人群中,眾生所需要,我們及時去付出,「亦知一切種種方便」。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去面對人間付出?法,不是兩千多年前的事情,法是在現在,我們分秒都生活在法中。佛陀說法是應現在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,我們要啟發菩薩心的時候了。苦難眾生是菩薩的道場,我們要很透徹了解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