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3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23集
法喜:思惟修,心悅輕安;
法食:聞法修,心樂自在。
如處安樂國生蓮華中,
常聞佛陀深妙音說法。
法喜,是我們學佛的過程中,人人心所趣向,希望常常法入心而歡喜。法如何入心呢?思惟修,我們的思考不要散亂。凡夫都是散亂心,像心猿意馬般亂撞,觀念、思想定不下來。發心修行的過程中,這個要忍,那個要吞,這個要受,似乎修行就要學會吞忍,實在是很辛苦。慢慢地,道心就一分一分地退失了。
人事看不開、道理參不透,一直都在煩惱中,又怎能得到法喜呢?要得法喜,心必定要很靜寂、道很正。心若寂靜,按照菩提大直道走,自然「心悅輕安」,很歡喜;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」,沒有雜念,沒有其他恐懼的事情在我們心裡。
我們學佛所修的是發大心,行大菩提道,心要定,要放下一切人我是非,這才是我們人生的方向。入人群付出無所求,在人群中很多的煩惱,要懂得一一去克服,才能輕安自在。
慈濟人行菩薩道是身體力行,經過思考,從遙遠的地方雲來集在塞爾維亞,願意為那些落難人去付出,這是他們的觀念、思想,能幫助人。他們讓大人、小孩都有保暖的衣服,有足以充飢的物資,是他們付出無所求,最心悅輕安的法。
法食,就是「聞法修,心樂自在」。我們若有聽法,心自然就快樂自在了。看看那些難民停滯在那裡,愁容滿面,苦啊!慈濟人陪伴在那裡,讓他們抽出短短一句的法,柔言安撫他們人生苦難,以安住他們的心。
在淒苦中得到短暫的歡喜,這也應該叫做法食。「聞法修心」,不必埋怨,心門要打開,「心開運轉,福就來了」。既然進退不得,只好安心等待,這也是在無奈中,法能暫時安住他們的心。哪怕是短時間,有這分好緣互動,也有一番歡喜。
「如處安樂國生蓮華中」。在這個地方,大家歡喜、快樂,可以暫時忘記苦難,身心暫時得到解脫。雖然是在逃難中,他們也能將它當作是安樂國;即便暫時沉滯在泥沼裡,但是泥沼的地方美化了,如蓮花的心也綻放了。
「常聞佛陀深妙音說法」。我們選擇的是一條覺悟的道路,在修行過程中,若能抱持著利益人群,專心一志,不受境界所動搖,不論在什麼地方,都是輕安自在。
現在最重要的,是要常常聽佛法,期待我們來生能與佛同世,來生常常親近佛,親聞佛陀用深妙音來說法。我們若能累生累世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,走在佛陀為我們鋪的道路,自然我們就能早日抵達菩薩道的終點,也就是成佛的境界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