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助宣佛化 廣度眾生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2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16集

顯聲聞以小乘方便利益眾生,
化他令立無上菩提為利他行,
助宣佛化常作佛事利益群眾,
顯滿慈往劫以來久有佛功德。

人能弘法,非法弘人;覺悟之道,要有人開路、有人鋪路,才能弘揚佛法。弘法者就如鋪路的人,知道從這個地方要到那個目標;但若不知道路要如何走,也是走不到。佛陀告訴我們,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都可成佛,但是成佛的方法,就要好好修行。

修行要去除煩惱無明,就要有一群人以佛心己志,發心立願與佛同等,去小愛就大愛;去除小家庭執著的愛,投入僧團大家庭,聽佛指導,好好地聽法,一步步去除無明。因為修行就是要去除無明,才能回歸真如本性;一旦被無明所覆蓋,真如本性就無法現前。

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已經體佛心懷了,他同樣能了解天下眾生心、眾生欲、眾生的行為,卻還是現聲聞小乘,與同修者同修共做。「顯聲聞以小乘方便利益眾生」,雖然樣樣都知道,但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還是在僧群中,方便利益眾生。

佛陀要擴大僧團,出家人的形象就要走入社會,將佛的教法布達給大眾知道,讓人人了解天地宇宙間事事物物的道理,與人心造業、製造煩惱,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一旦大家看清楚了,能放下小家庭,割斷小愛的執著,投入大家庭體會佛法,將佛法鞏固在人間,這就是「化他令立無上菩提為利他行」。

修行就是為了利益更多眾生,而要利益眾生,人人就要立無上菩提,建立自己的覺道;倘若覺道還未建立,要如何利他行呢?因此,要發菩薩心,一生無量;用種種方法利益眾生、教化眾生,讓眾生看得開、放得下,可以專心修行再利益更多人。

如此,才能「助宣佛化,常作佛事」。要幫助佛陀的教法,就要「助宣佛化」;「常作佛事」,用佛陀的教育,時時提醒自己要戒定慧,先將道場裡修行人的威儀建立起來,清淨道場,建立威儀規則;眾生接近了自然起歡喜心,對佛教生起信任感,這就是佛事利益群眾,也是助宣佛化常作佛事。

「顯滿慈往劫以來久有佛功德」;滿慈子,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,佛陀四十年間一直讚歎富樓那的修行方法,上求下化,讓很多人更了解、更透徹,不只今生此世,是往劫以來,塵點劫累積起來的。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或者日月燈明佛的時代,累劫以來一直隨佛教化,助宣佛化來度眾生。這就是往劫以來久有佛功德,需要長時間不斷累積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