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化城非實 寶處在近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2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86集

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,
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,
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,
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。

我們修行的目的,就是要追求真實法。因為時間長遠,塵點劫以來,我們不斷被複製的煩惱無明所牽引,迷在五道四生,歷經無法計算的時日,好不容易今生此世得到人身,也已聞佛法,這是多麼不容易!我們要好好地把握。

佛法曠無邊際,我們若肯用心,觸目皆是佛法,所有的境界都在為我們說法,有形無形、有聲無聲,無不都是法的真理;只要你一念心正,正法就浮現在我們面前。「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」,一念真心起,我們的前後左右無不都是正法。倘若一念心迷了,周圍境界無不都是煩惱,都是朦朧中無明的境界。

明明人人本具佛性,卻是我們眾生的心念背覺合塵,違背了這念覺悟的本性;起心動念去和塵境會合,叫做背覺合塵。佛陀不得不為眾生設權教方便來接引我們,「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」。四十二年來的循循善誘,就是用權教接引,一段一段的過程就如化城一樣。

「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,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」。現在的〈化城喻品〉就是要將我們轉迷向覺的一條道路,過去是背覺合塵;四十多年過去了,佛陀要將我們那念合塵的心轉過來,讓我們走向真覺道。不只是聲聞、緣覺二乘,且又啟發新發意菩薩的心要堅定,方向要正確,這是佛陀的用意。

「然後到於究竟寶所」,心靜下來,開始向著寶所走來,「而是以化城為喻」。這是「化城」,其實寶城就在我們內心,只是我們對法還不很清楚。「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」,其實寶處就在我們周圍;只因眾生根機迷失久了,佛陀為了接引,就要用很多名詞來權立方便接引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