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主講/證嚴上人
人間菩提20220321廣益群生譜藏經
Making A Living Book of Real-Life Stories
惜福愛物化大用
轉識成智悅菩提
殷勤付出功德海
廣益群生譜藏經
在花蓮靜思堂,看到環保幹事們,大家對於愛護地球的那分精進、認真,讓環保成為一門很有學問的教育。
聽到他們分享,自己投入環保之後,與人有了互動,且是滿心歡喜。這讓我感覺到,他們做環保,不只是憑著愛心,還要提升知識,並從知識中與人互動、走入佛法,最後「轉識成智」——將一般的知識,轉為智慧。這是一種無我相的歡喜付出,且是付出無所求,還有滿滿的感恩。
愛物惜福 環保站是菩薩道場
有一位住在宜蘭,八十三歲的阿嬤,還沒受證,就開始做回收,做了快三十年。她把自己打理得很乾淨,天未亮就推著那臺環保車出門,再到環保站,這就是她的道場。很多菩薩陸續來到環保站,她在這個菩薩群中,做得很開心、很歡喜,彼此互相勉勵,而且說的都是歡喜事,心中無煩惱。
當一臺臺的環保車載運資源回收物,回到環保站,他們就一堆堆的分類,找出可以回收的,再加以整理,製成可以再利用的物資。這一群菩薩,是真正的惜福愛物,他們不只是用口說,而且是真正地把廢物變成了可用的物資。
有需要的人也可以來到環保站,拿回合適的東西再利用,讓大家學到惜物惜福的精神,環保志工還對他們說「感恩」。這是付出無所求,也是隨喜功德,所以環保場就是他們惜福的道場,也是去除無明的菩薩道場。
真實付出 是最有價值的人生
「大體老師」王(進雄)居士,他投入慈濟後,發心立願,轉變了過去的人生。他發心走入真實人間去付出,發揮多功能價值,也扮演病苦的眾生(標準化病人),讓醫學生們學習。往生以後,他將身體化無用為大用,捐給慈大的醫學生們解剖,讓他們認識人體的構造,或是轉給醫師們做病理的研究。
有些人常會自問,這個身體有什麼價值?其實身體的價值,就是在我們活著的時候,可以好好地把自己的心腦照顧好,讓自己知道,該如何利益人群,這才是人生的價值。
現在的好人、好事,以及人生的經驗,都要分享出來。所以,師父鼓勵大家無論是寫記錄,或是錄聲音,或是做筆記,慈濟人都要好好地做筆記,記憶你在某年、某月、某日,做了什麼事,說了什麼話。日後就會看到,「幾個月前的那一天,我回去精舍朝山、精進,或是到醫院當志工,學習醫生、護士如何如何對待病人,也看到病人的苦難,聽到他們的故事。」
這就是一本天天都可以閱讀,很豐富,且是活生生的書。所以大家要好好地把握機會,我們有這個因緣,每天都可讀到真實的人生故事。我們接觸到這個故事,就可以去跟別人分享,因為這是真實的,而且是很有價值的歷史。
你把這樣的歷史說給人家聽,對方感動了,我們就跟他說:「這叫做『慈濟』。」你可以再邀約他,「來,你可以進來感受,也可以進來付出,你會做得很開心,還會時時說『感恩』。」這就是菩薩招生。
凡事都要感恩,對家裡的人感恩,這叫做美滿家庭,也感恩菩薩,愛的能量來付出,大家要精進,這都是很有價值的人生。
(整理/魏玉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