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說種種法 置之善處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1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77集

菩薩知諸眾生造諸惑業,
而受生死逼迫沉溺惡道,
說種種法示教除不善法,
置之善處令彼各獲安隱。

人間苦難偏多,唯有菩薩、諸佛了解眾生苦從何來?就是造諸惑業。惑,就是迷惑,道理分不清,一念妄動,不斷複製迷惑,不知人生方向。在人與人間製造是非,苦難就不斷產生,這就是眾生在迷惑中所造作的業力。業一旦造了,業力就纏綿不休,纏得我們由不得自己,人生一直沉淪下去。所以說,受生死逼迫沉溺惡道,生死由不得自己的主張,這就是人生的苦。

諸佛菩薩慈悲,應眾生根機入人群中,種種說法為我們施教,希望人人除掉不善的法,要從事善法,這就是佛陀對眾生最基礎的教育。人人去惡從善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這是諸佛示教,希望人人先培養這念善心、愛心開始,我們人人也都做得到。

只要我們願意接受,從最基礎的一念善開始,善事不斷做、善心日日起。善念起,善事做,每天都是很歡喜,以培養我們行善的習慣。多做善事,自然惡事慢慢就會去除,沒有行惡的習慣,就不會在這種惡習中牽纏;這是培養我們善念,慢慢消除惡念的好習慣。好的習慣培養起來,自然不好的習氣就去除了。

這也是基礎的修行法,我們若培養起來,自然要再向前前進。小忍培養好,忍得住我們的物欲,不起心動念,忍住不該做的事,壓制這分起心動念的愛欲。忍得外面的境界,人家來罵、來誹謗,讓我們不如意;忍一步海闊天空,從小忍慢慢培養大忍辱行,自然我們對人、事、物,就能夠養成一分大善、大忍,不只是忍得不貪為己有,又忍得割捨我所愛的,我願意布施出去,這就是從小小的習氣養成大大的發心。

這就是佛陀、諸佛菩薩教育我們最基礎的,我們除去不善法,從小法漸進入大法。從小小的善開始,一直培養到我們行大善、大忍辱行,這就是接受佛法的修行者,一直這樣走過來。

佛陀這樣教育我們,希望我們能到達「置之善處」,將這種凡夫的習氣,慢慢移到最善的地方。善已經注入我們的心了,「令彼各獲安隱」,每天我們的心都很安穩,問心無愧,所做皆善。佛的教法,所作已辦,應該做的都做了,我們的心就能很安穩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