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包太虛住正念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主講/證嚴上人

人間菩提20220303心包太虛住正念
Following the Correct Path by Abiding by Goodness

善護菩提明諦理
堅住正念修福德
心包太虛寬視野
智慧清朗期共行

看看那些孩子多可愛!他們拿到了錢,很清楚知道要來救人。這顆救人的心,在幼小的心靈就已經成熟了,我們要好好地教育他們,不要讓這顆愛的種子腐蝕掉;因緣永恆,就會成為大樹了。

善念一「生」起 固守「住」不「異」「滅」

師父天天在說的,差不多是同樣的道理。佛陀來人間說的四諦、六度、十二因緣,也都是千經萬論且真實的道理。

四諦中的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,與師父說的「三理四相」——生理的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;物理的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;心理的「生、住、異、滅」,這些都是道理。

「生、住、異、滅」,說的是我們的心。孩子的心有照顧好嗎?這念愛心有照顧好嗎?菩薩道有準確走嗎?不論是從小開始,或是中年、老年,只要這念善心一起,就要顧好,這就是「生」。

一旦生起了善念,又把這個善念顧得好,就是「住」,但是人的腦海起落不定,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守住它。要常常反觀自己的生命,自我反省,「我這個念頭,是善或是惡?」

「你這樣,我看不順眼。」這就是起心動念,沒有顧好自己的心。要知道「眾生平等」,所以要心包太虛;當你看別人不順眼,就無法包容他,那一念「住」,就住不了了。

虛空微妙飛逝 把握生命造永恆價值

有時候聽到什麼事,默然,不想再說;或者是心裡想著,「該做的為何不做?」「這樣不對,以前就向你說過了,現在又這樣!」也都是抱持沉默不語,因此會感覺自己的心一直沉落下去。有時就會自我反省,「不對,生命還要再提升、要有活力、要能起作用、要警告,還要去動。」

活的時候就要動,就像我們的身體還在,體內的世界就會不斷地動,否則早上已經吃早齋了,為什麼中午還要吃?一生幾十年,吞食了多少糧食,體態還是這樣,這是大自然的法則。

人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雖然要很淡然地看待,但還是要重視。所謂淡然,就是不要呼天哭地,愛的時候激烈地愛,愛不到的時候就起煩惱,或是愛的人離別了,就那樣地牽腸掛肚。

有緣聚在一起,就用無私的愛愛護他,但不是要取得,而是要想,如何成就人的慧命?慧命的增長,就是轉識成智,要時常了解,身外的境界有多寬?自己所「住」,環境是怎麼樣?其實我們的身體真正需要的空間不大,只是眼光要遠、要明;眼界拓寬了,心靈的心眼自然也會寬廣,如此,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美。

不管是白天或是夜晚,虛空總是這樣。精舍的同仁們,把鏡頭對著外面的虛空攝影,當畫面隨著時間快速轉動時,就會看到雲就這樣一直捲動,而且飄得很快。我們的生命不也是這樣嗎?時間快速地在秒中過,而人生有多少時間,可以去認識普天之下,人與人之間的道理呢?其實不多。

所以我們要及時把握,知道道理,也了解方向了,就要對準方向往那裡去。如果知道方向,卻沒有站對,就往那裡去,雖只是毫釐之差,卻是差之千里。因此要顧好我們這一念心,將心篤定「住」,人生的方向才會準確。

人生的價值,就在能為人做事情;生命有多長,就做多少事情。很多事說不盡,天天都是要感恩,感恩我們都是好人、都是菩薩,一起同行菩薩道。看見天下苦難偏多,反觀自己,真的是很幸福。

(整理/魏玉縣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