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0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65集
無始來今自心願度世苦;
以智自度以悲度他不息;
自他俱出有漏無明惑苦;
度化無量大通佛時結緣。
佛佛道同,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,每尊菩薩就是要在人間度苦難眾生。
「無始來今,自心願度世苦」。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,我們相同不變的心願就是要度世苦,生生世世延續這個心願,也要長時間累積,累積到因緣成熟,我們的智慧就會浮現。增長一分的福,消除一分的惡,我們甘願接受過去生所造作;今生的苦難,有心用智慧來解開。
若能了解,要訓練我們的心常常向這條善的道路走,自然就不會再出差錯,在人事中增長智慧,一旦因緣成熟,自然我們生生世世所遇到的都是善知識;遇到善知識,累積一切智慧,直到因緣再成熟,就能與佛同世,聽佛說法,在佛世中再發願。
這種自度,還能啟開大慈悲心,發願再度眾生,生生不息,不斷延續,這是自度度他。我們希望脫離五道四生,首先就要戒、定、慧不漏失,要有外行內修的功夫,這種功德累積到了,我們再勸誘大家去除無明,守持戒律。如此,自修又勸人修,自度可以度人,自利也可以利他,這就是「自他俱出,有漏無明惑苦」。
世間真的由不得自己,人生苦難偏多,人間需要菩薩關懷。我們在約旦的慈濟人去幫助敍利亞難民,那分做好事的力量愈來愈大,與濟暉合作的人也愈來愈多,被照顧的苦難人得到的福祉也愈大,這就是「以智自度,以悲度他不息」。
「度化無量,大通佛時結緣」,就如十六王子也是累生累世,同樣面對人生的苦難,同樣還是堅定道心修行。就是堅定這念「度化無量」,大通智勝佛累生累世在付出、在度化,而有無量的結緣眾。
釋迦牟尼佛來人間,到底度化多少人呢?在佛的時代,人口不很多;古印度的宗教又很複雜,也是受盡很多的委屈和苦難。但仍在苦難中堅定道心,與有緣人分享道理;有說法者,有聞法者,這些聞法的人,無不都是在十六沙彌的時代所結的緣。
世間多苦難,有人為的災難,也有大乾坤的災難,還有自己身體病痛的災難。有的人一出生就帶著疾病的基因來到世間,一旦時間到了,病症就發作了,半點不由人,幾十年受盡苦難的折磨,這都是人間的苦。苦難這麼多,我們生生世世都要堅定道心,未來的世代,還需要更多的菩薩在人間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