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/陳榮欽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只是觀念的問題,如果能謹慎,經常用心自我警惕,習氣就容易調伏。
常有人對我說:「師父,您說的道理我都聽得懂,也知道自己的脾氣很不好,但是一時要改,哪有這麼簡單?」這就是凡夫心,明知自己錯誤何在卻猶豫不決。其實只要真正肯改,有那麼困難嗎?
曾有一對企業家夫婦來見我,夫妻倆坐在我面前,太太訴說先生脾氣不好,員工都無法接受。先生一聽就不高興地說:「我什麼時候脾氣不好?都是因為妳常這麼說,才讓員工也說我不好、妳比較好。」
太太說:「你動不動就大聲叫喊,做得好也從不讚美,在你眼裡每個人做的都是錯的。」他大聲地說:「我什麼時候罵人?我什麼時候脾氣不好?」
那時我就說:「這個時候你就脾氣不好啦!我們要平心靜氣地聽聽別人對我們的評語,因為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發脾氣時都是理直氣壯,沒有想到『得理要饒人』,也沒有想到『理直要氣和』,我們若能做到理直氣和就是修養。」
這位老闆聽了說:「好像有道理,我是性急了點,但是已經成了習慣,能改得掉嗎?」我說:「當然改得掉!就看你有沒有毅力,有毅力就能將念頭降伏;毅力不夠,就會被習氣牽著走。」
所謂習氣,是指不斷和環境接觸之後,性情慢慢受到環境影響,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。習慣既然只是環境影響所成,當然可以改掉。開始時要努力穩定心境,使心不因環境變化而起伏不定;功夫好一點時,就可以用心境轉變環境,這就是「以心轉境」。如果有不好的習慣,不可認為「反正已成習慣了」就不想去改,也不能以為「要改習慣很難」就不肯去改。
我們應該提起毅力,保持正念,下決心改掉習氣。心如果放逸了,就會被誘引與環境混雜在一起;如果有毅力保持覺照,境與心就是兩回事。聖人是心轉境,凡夫是境轉心,一切就是要顧好這一念心。所以大家要時時提高警覺,莫放任自己的心陷在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的泥淖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