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/白崑廷
親子之愛難以割捨,有的父母擔心兒子太過內向,會找不到結婚對象,因而煩惱。其實想想,孩子若太過外向,父母何嘗不擔心?這都是一種迷茫,尤其是親子、夫妻間的感情,真的很奧妙。
有位委員碰到一個大車禍,生命在鬼門關徘徊,那時我也很擔心。後來轉診回慈濟醫學中心,那時候先生陪她來,也是十分著急擔憂。經過開刀、照顧過程,看到太太慢慢地恢復起來,先生很感動、很歡喜,一再地說:「師父,我要發願,太太若能夠好起來,我絕對要投入。」
太太一天天好起來,我去病房看她,就說:「妳是重生。」她說:「師父,我知道人生無常,我是重生的生命,什麼都不重要了,要全心行菩薩道,做好慈濟、做好師父的弟子。」
一個發心要全心投入,一個知道「什麼都不重要」。但是出院幾個月後,看他們回來做志工,我就聽說「某某師姊很煩惱。」
我說:「能夠從鬼門關救回來,手腳健康、頭腦也毫無影響,還煩惱什麼?」她說:「不是煩惱自己的身體,而是先生有外遇了。」我說:「妳有說過什麼都不重要,為什麼還計較這麼多?」這就叫做迷情。所以那天,她要回去之前,我又提醒她:「不要忘記車禍當時的無常。那時候妳若死了,現在還有什麼?不要再煩惱了。」
像春蘆師姊對家人所說的:「出門就當我是往生了,晚上回來就是多的。」這種精神多灑脫!身是載道器,如何修菩薩行,必須要有這個身體;但重要的是,過去的好、壞緣,如何在這生中,壞緣轉成好緣,好緣轉成清淨緣。
壞緣若變成好緣,私情小愛變成大我無私的清淨之愛,視天下眾生是我的生命,這叫做「心包太虛」,也是我常說的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。人生,不要太狹隘,明明有這麼大的量,卻要局限在少數人身上,那就會有問題;我們有無量的愛,若能去愛很多眾生,就能夠日日輕安自在。
我們應該運用智慧,雖然親子有緣,有共緣但是不共業;既然結下這分緣,我們要盡為人父母的責任,將孩子當作眾生,以菩薩心疼愛、關心他,但不要在生命之間拉扯折磨苦。應該要打開心胸,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,獲致真正的智慧與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