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主講/證嚴上人
人間菩提20220116平安拱福菩薩群
Coming Together to Form a Team of Bodhisattvas
觀業忍受心善解
勤做本分無所得
克服障礙不畏苦
平安拱福菩薩群
聽到他(張木修)分享在人間的轉變,實在很為他祝福。幸好他這一生有接觸到慈濟,有好的因緣,才能將過去一念之差的錯,轉變向善。這樣的事,在慈濟人之中有很多,這就是有福。
如果有很多的業力,遇到了就不要埋怨,要說,「幸好,我是在慈濟,所以懂得警惕自己、甘願忍,而且還有法親在關懷,我很有福。」就是要這樣,凡事要善解。
時日不斷推移 車隊爬坡往前行
時間過得很快,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。師父過去都不會去想「自己現在幾歲了?」直到前年開始,才深深地自我警惕到年紀大了。三、四十歲時,覺得自己就像一頭幼牛;四、五十歲時,感覺就像一頭已經成熟,又穿了鼻環的牛。到了六、七十歲了,感覺還在拖車爬坡;直到現在,已經八、九十歲了,稍微停一下,向後看,感覺自己就這樣一直爬坡,也已經來到坡上了。
回頭看,看到後面浩蕩長的隊伍,有人、有牛、有車跟著。往前的這條路,方向正確了,順著這條路向前走,雖然也是一樣要爬坡,總會覺得很安慰。
為人間造福,是我們的本分事,也是我們今生要做的事情,更是來生的生態,因此我們這時候就要把基礎架設起來。就如蓋房子,除了要將地基打好,還要經過疊磚、綁鋼筋、灌水泥等,這些步驟都一定要有,這就是「法」;每個步驟都不能省略,這間房子才會很健全。
菩薩群齊出力 拉車前行克難關
最重要的是,要用心在「做」。做,是我們的本分事、使命感,不要認為做了,就應該要得到什麼,或者心裡想著,「我就在做慈濟,為什麼會這樣?」而是要說,「幸好,我們就是慈濟。」自己的心意要會轉。有事情,法親會來關心,這是很溫馨的,所以時時都要抱著感恩心,不可有「未做就得」的想法。
師父不是告訴大家,善知識來幫助我們,大家合力來做事情,就如一輛車,拖的人拖得很辛苦,但是後面有人幫忙推,我們就要歡喜感恩。若是車子很重,我們用力在拖,後面又沒有人推,或者是車子被東西卡住,我們還要能堪忍,再運用智慧思考,「為什麼這輛車不會走?」觀前顧後一下,想想能如何克服那個障礙。
我們用心了,車子能過去了,也要感恩,自己又增長智慧了,如同造福人群的困難被我們克服了,我們「福」也增加了。因此,遇到了障礙,我們該如何用力?觀前顧後再用力、用智慧克服,一旦通過了,就是福與慧平行了。
對的事情,我們要用心、用力,做就對了!當然,最好是培養更多人能夠認同,還可以幫我們出力推動。有伴、有群,就不會讓我們走散掉,甚至如果車子太重,還會有人來幫忙推。我幫你推,或者你回過頭來幫我們推,這就叫做「互愛」。
只要大家合心、彼此互愛,自然就能夠協力,克服種種困難。委員要招收新會員,而且每個月都不可以斷,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慈濟,一起來造福人間,才能擴大造福的人力。否則只是說,「師父,您很厲害,您做很多。」假使只有我一個人,你不幫我,他也不幫我,我能夠厲害到哪裡去?
大家要用心,把力量會合起來,就叫做「菩薩群」。將菩薩群拱起來,人與人之間彼此互動,將這個「福」共聚過來,天下自然能夠平平安安。
(整理/魏玉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