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8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17集
佛初欲出家時發四弘誓願~~
願濟眾生困厄,
願除眾生惑障,
願斷眾生邪見,
願度眾生苦輪。
佛陀大慈悲不忍眾生苦,為眾生出家,也是為眾生修行。要知道,佛陀不過是示相來到人間,因為他從無始以來,塵點劫以前,就不斷在修行,不斷覺悟,不斷在人間度眾生。
他想要探討人生種種疑問,而發四弘誓願,希望能解開眾生的迷惑。眾生從出生一直都在迷惑、障礙中。眾生受困厄,受到種種無明邪見所困擾,不分貴賤都是苦;他為了打破階級差別的觀念,而發四弘誓願。
「願濟眾生困厄」,眾生被困住了,無法跳脫種姓階級的樊籬、無法解開生老病死,以及種種欲念的煩惱,也無法突破邪見,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;所以他發四弘誓願,要去追求真理。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,都無法脫離這種被困惑的災難,所以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
還要「願除眾生惑障」,此即四弘誓願的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我們要度眾生,解開眾生的困厄,自己若沒有先解開、突破煩惱無明,同樣也是被困在人間的階級之中。所以,自己要先突破煩惱迷惑障礙,才有辦法度眾生,才能教導眾生如何去除煩惱。
要去除煩惱,就要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因為印度宗教很複雜,各種宗教都無法歸於一個很清楚的覺道;為了讓人人有一條正確的道路,「願斷眾生邪見」,我們自己要法門無量先誓願學,很用心的去探討、體會各種開闊的道理,了解各種宗教之後,選擇一條正確覺悟的道路,就是菩提道,才能「願斷眾生邪見」。
「願度眾生苦輪」,眾生六道輪迴由不得自己,隨業牽引在六道,或者五道四生中輪轉。佛陀誓願要度盡一切眾生,脫離五道四生輪迴的苦輪。這是佛陀成佛之前,所發的四弘誓願,就是下定決心要做到。這個願很大,盡虛空,遍法界的弘誓大願,不成佛絕對不罷休。
我們修行都要立志,要有這分宏願。我們既已學佛,就要學佛陀的一念決心。塵點劫,無始的無始以前,累生累世,那念心願始終如一,恆持不懈,因為芸芸眾生還未度盡。
「四弘誓願」是諸佛的通願,每一尊佛來人間,共同的願就是「四弘誓願」。當然,每尊佛也有別願,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釋迦牟尼佛則是「四弘誓願」再加上「四無量心」──慈、悲、喜、捨,來教導眾生。
在無始劫以前,大通智勝佛座下的十六王子,直到現在,每一位王子都已經成佛,不只成佛,也同樣塵點劫以來都在度眾生。〈化城喻品〉中,有很多「過無量百千萬億劫」,「百千萬億土」,這種時間無量、國土無量,就是諸佛共同的願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