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8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15集
弘誓大悲救他苦,
菩薩悲心四無量,
諸佛悲智大圓妙,
菩薩心為大行因,
菩提道源大果具,
梵天大悲請法輪。
「弘誓大悲救他苦」,希望人人都要發弘誓願,這是諸佛的通願。每一尊佛都有共同的願,就是四弘誓願、四無量心,這是諸佛的通願。當然,每一尊佛還有別願;但是,通願是佛佛道同。
我們要先立弘誓願,起大悲心,不忍眾生苦,發菩薩心,去救度苦難眾生。苦難眾生從無始以來就有了,因為眾生都在因緣果報的循環中,造作善惡,智慧與無明,也是無始以來就相伴隨。
眾生有苦難,要發心救濟,「菩薩悲心四無量」。當然首先要有弘誓願,要大悲救他苦,才能堅固我們的四無量心。所以「諸佛悲智大圓妙」,要經過四弘誓願,還要身體力行四無量心,志在成佛,無上正等正覺,不斷向前走。
「悲智大圓妙」,慈悲具足了,四弘誓願,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智慧圓滿,大圓鏡智都完成了。這就是「菩薩心為大行因」。大行,我們開始發心,目標就是要成佛;要成佛,先決條件要立四弘誓願,眾生苦難偏多,我們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度盡苦難眾生。
眾生與我們自己都在凡夫無明中,眾生煩惱無量,我們要誓願斷煩惱,不只自己斷煩惱,眾生的煩惱,我們也要發心立願去斷。煩惱無邊,我們和眾生皆然。
修行就是要成佛,不成佛,絕對不停止,所以「菩薩心為大行因」。生生世世,發大心,立弘誓願,叫做大行,大行為因。
「菩提道源大果具」,我們要走這條菩薩道,大行的因、菩薩的道,要不斷向前走,不能間斷,最後就是成佛了。菩薩道是覺道,也是我們要成佛的道源,這條道路的盡頭,就是成佛了,叫做大果圓具。
所以,梵天大悲都來請法輪,梵天,東、西、南、北,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,八方的梵天王都來,還有上方與下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。
大通智勝佛開始要轉法輪了,從八方、上、下,合起來十方諸梵天王都共同要來求佛的覺道。唯有覺道才有辦法斷苦難,要不然,人間眾生共造業,就會引來災禍。世間有共業,與各人的因果,隨自己的業,也有共業。
人間有苦,眾生共業,我們要時時謹慎用心。發四弘誓願、四無量心,這是菩薩必經的道路,是成佛的大因;要成佛果,就不能欠缺四弘誓願、四無量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