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見光稀有 勸眾同求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72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07集

所念所行向道之機,
智力福力受道之實,
宿命行業得道之因,
各有大小淺深應機。

「所念所行向道之機」,亦即日常生活中,我們修行者的心所念、行為所造作。根機深者,他聞法契機,面對人、事、物,利行他人為先,這就是大根機的人。若是看到事情、接觸到人,他能應眾生所需求,將法與大家分享,這是菩薩心、菩薩行。

若小乘根機,同樣是聽法,就只知道人生本來就苦,苦的事情,人人皆有,聽一聽就過去了。有的人看眾生是這麼困苦,他會自我思索:「因緣是這樣,看別人的苦,見苦知福,我滿足了。」就像緣覺,觀境自覺。

菩薩就不同了。菩薩見苦,心起悲念,思考要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脫離苦難。人生就是這麼的苦,我們才要用心入道,要牽引人人走入這條菩提覺悟之道。不只讓他了解人生的苦難,還要與他分享「十二因緣法」。無因不成緣,一切都是因緣會合,這就是聲聞與緣覺的境界。

我們既已發大心、立大願,面對眾生苦難,要用什麼方法集合很多人力,一起為苦難眾生付出,這是一條路。同樣這條路,「向道之機」不同,根機不同,叫做「所念所行向道之機」,我們要走的這條路就是菩薩道。

「智力福力受道之實」,我們智慧的力量是小根小智,福就很淺薄,因為你只有自修,不願意利他,不願意付出,造福的機會就很少,與人結的善緣永遠都不夠。「受道之實」,自修自得,不修不得;你付出,自然就有這個福。

「宿命行業得道之因」。我們要相信過去,生生世世。〈化城喻品〉一直在強調塵點劫,無始以來,我們人人本具善良的本性,需要塵點劫很長久時間的磨練。無始以前,從大通智勝佛時代開始,生生世世,這種宿命行業。

宿命,就是長久的過去,生生世世的現在,一直到生生世世的未來,叫做因緣。造福因、修福緣,這是我們宿命所行業。是善業或是惡業呢?就在我們自己本身的起心動念,心所念所行的道。不管時間如何過,我們總要把握時間,此即「宿命行業得道之因」。

「各有大小」,各人根機有大、有小,我們的根機若淺,感受到的就是小根小智,造小福,很小的願力。若是深的呢?一接觸到佛法,發心立願如初,每天都是那麼熱情,不退轉的愛在人群中,「淺深應機」,就要看大家的根機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