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
201507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83集
止惡防非斷無明見思塵惑,
心性清淨洞明徹照塵點劫,
豎窮三際之始終橫極法界。
我們修行,念念無間,都要止惡防非,斷無明見思塵沙惑。既然在修行,就像門窗要關緊,預防外面的風沙;倘若門窗沒有關緊,風沙飛揚,早上擦好的桌椅,稍晚再摸摸看,桌面又是一層沙。地上本來擦乾淨了,就因為門沒有關緊,地板又累積很多的沙塵。
我們的心也是如此。既已修行,守戒是我們的本分事,卻是大戒懂得注意,小戒就常常疏忽了。此所以習氣未斷,就因為小小的無明未除,習氣未了。所以,修行者要很用心,止惡防非,時時要提高警覺,不要起惡心,不要對人、對事,損人以利己的念頭絕對不可有,叫做止惡防非。
防非止惡,是真正的守戒。將戒守得好,就是斷無明;我們不再造惡了,沒有起心動念,舊的去除,新的不再進來,叫做斷無明見思塵惑。這個塵,就是很微細的惑,惑就是無明。
〈化城喻品〉過去所說的,哪怕是塵沙磨為墨,多少國土上所有的地種,土地上種種的器物全都磨為塵,加水變成墨,用這些墨,每經過千國土點一點,再經過千國土再點一點,輾轉點。
點與不點的世界,全都化為粉塵,一塵一劫,如此廣大無邊際的世界塵沙,每一粒塵沙當作一劫;這是譬喻長遠劫以前的因緣,無始的無始,盡無始的無始,這種長遠劫的過程。
〈化城喻品〉開始就說,重重疊疊、無量無數、無始無終的因緣。這麼長久的因緣,是善、是惡,累積這麼多的無明,我們要斷,新的不要再增。有惡因、惡緣,就有惡果、惡報,彼此纏綿不休了。
我們既然學佛,要記住止惡防非,重要的是斷無明見思塵沙惑,回歸我們「心性清淨洞明徹照塵點劫」。能夠很清楚、洞徹,照見塵沙無明塵點劫。我們的真如本性不受染污,覺性清淨,自然「徹照塵點劫」。
「豎窮三際之始終橫極法界」,無量數的過去世,就是豎窮。三際就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不只過去生而已,是無量無數的過去生;普天之下,宇宙萬物的道理,我們不止今生此世要能透徹了解,還要透徹在未來的未來。
人人無始以來就有清淨無染的本性,只是受無量數的無明塵埃將我們覆蓋了。所以現在要回歸過去,就要止惡防非,斷無明見思塵沙惑;要回歸我們心性清淨洞徹塵點劫;能豎窮三際之始終,能橫極三千大千世界,回歸到虛空法界,我們最清淨無染的本性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