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修因得果 劫國莊嚴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7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80集

修因得果依正國土殊妙,
佛壽住世長遠度眾無量,
正法住世久遠眷屬多少,
各隨本願功德劫國莊嚴。

劫國莊嚴,從〈授記品〉開始,一直看到佛陀為弟子授記,未來弟子經過多長的時間奉事供養佛呢?各人有不同的因,記因授果,要用很長的時間修行。

佛法不只在叢林裡修行,獨善其身,最重要的是要入人群。佛陀也是走入人群,在恆河兩岸,一國走過一國,好讓人人知道佛法真諦。所以,釋迦佛時代的國土,就在我們的娑婆世界,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本願功德,也是他修行的方向;因為苦難眾生才是他要化度的道場。

從現在往前推溯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代,當時的人心就已經受污染了,但比起現在是輕多了。佛陀說起未來時代的眾生,煩惱無明造就無量數的業力,所構成的濁氣,使得人間災禍頻傳。佛陀要引導大眾一個很理想的清淨世界,唯有回歸人人本具的清淨真如本性。

要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,時間還很長,距離理想的心靈世界還很遙遠,就如「塵點」,所有國土地種之物,都將它磨成墨,每經過一千個國土,才輕輕點上一滴,要經過多久的時間、多大的空間,這些墨點才滴得完?可見,我們修因的時間要很長,才能得果。

修因的國土很多,即便是芝加哥九個龍捲風,慈濟人也趕緊投入訪視、救災。尼泊爾、臺灣也是一樣,這種「塵點」的苦難要如何去點,多遠的地方,有一點墨在那個地方的因,再經過多遠,再點一點,多遠的地方又有與我們的因緣。果,要淨化人心,心淨即國土淨,「依正國土殊妙」,這要經過很長的時間。

「佛壽住世長遠度眾無量」,每一尊佛來到人間,也要經過很長久時間的修行,到殊妙的國土,也就是他的化土。成佛時的壽命長,國土很殊妙,就要度很多眾生。「正法住世久遠眷屬多少」,這要看我們修因的過程。

「各隨本願功德劫國莊嚴」,每一尊佛都是隨其本願。像釋迦牟尼佛的本願,就在此娑婆世界、堪忍世界,在這種五趣雜居的世界。佛陀的心靈,無非是要讓人人回歸各自清淨的心地風光。但要回歸我們的心地風光,回歸到修因,目標是莊嚴的國土,就要在濁流中逆向奮游。

濁流是往下衝,但是修行者要逆流而上,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,這時間要很長。供佛只是身心行的供養,我們要依教奉行,上求下化,經過很長久的時間,才能得果,很莊嚴的國土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