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61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66集
持聲聞法守獨覺行,
佛慈恆念天下蒼生,
盼望轉小向宏誓願,
勤修奉覲億千萬佛。
〈信解品〉描述弟子過去所修行的是聲聞法。聲聞,以佛音聲入耳根,了解佛法,畏懼因果,不希望入人群度眾生,他就是守在獨覺行。但是,「佛慈恆念天下蒼生」,佛陀來人間的目的,就是希望將法傳給所有眾生,了解因緣果報可畏,人人要啟發大心,將法傳播出去。
所以,法華會是要啟發人人轉小向大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盼望人人立宏誓願。小乘只是自修行而已,轉過來就是大乘,能兼顧天下眾生,就要立宏誓願。
「勤修奉覲億千萬佛」,〈序品〉所載,法華會上,佛陀講完《無量義經》,就入定放光,這期間文殊、彌勒對唱,了解佛陀的過去是供養無量諸佛,二萬日月燈明佛累生世發心立願度眾生。透過文殊、彌勒互相對唱,道理已經了解了。
到了〈方便品〉,舍利弗一再請佛開示,因為佛陀在〈方便品〉不斷讚歎佛智,佛的心境,那種寂靜清澄,智慧深奧,實在無法用世間有限的言語,來譬喻佛陀的智慧遍虛空法界,已透徹萬物的真理。接下來〈譬喻品〉,用火宅三車作譬喻。舍利弗聆言大徹大悟了,發大心、立大願,佛陀就為舍利弗授記。
接下來的〈信解品〉,以貧窮子作譬喻。四位上座弟子向佛陀表達他們過去守在獨覺、聲聞行中,有如貧窮子,明明就在富豪家庭,卻是流落在外面五十餘年。這四大弟子用他們自身經歷來譬喻,總是回家了。
接下來的〈藥草喻品〉,其實佛的教法就如密雲降雨,所有山河大地,同樣是一雨所潤。同樣的雨水,要隨個人根器接受。天地萬物都各有其功能,只是我們隨根機受潤,但還未發現自己的潛能。
接下來的〈授記品〉,所有弟子慢慢體會大乘教理,也開始發大心、立大願。佛陀了解弟子的心量慢慢開闊了,已經成大器,接受大乘的教法,就為其授記了。
授記的過程,每一位現在發心,未來成佛,中間要歷經這麼長久的時間,「勤修奉覲億千萬佛」,無量生世。
可見,從凡夫開始發心行菩薩道,這條道路還很漫長,要生生世世修行,無餘修、無間修、長時修、尊重修。我們要尊重、感恩與愛,在人群中無間斷的付出,行六度行。
這是佛陀所盼望,人人轉小向宏誓願,時時勤修奉覲。我們若好好地勤修菩薩道,入人群中去,人人是佛,長時間都是這樣的尊重,用供養的心來付出,這就是行菩薩道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