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6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59集
供養如是之多無量諸佛,
建造如是之多塔廟顯德,
供養諸法緣諦六度萬行,
四修弘誓無量大覺圓具。
修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心性,必定要生生世世,時間之長,無央數劫。凡夫心與雺霧一樣,經常無來由的,一點點的惑風就讓我們心地的塵沙,到處飛揚起來。
凡夫煩惱,都會讓我們的心地起陰霾,這都是無明。要去除這種無明、煩惱也要用長久的時間,讓我們的心完全清淨,即使微風吹拂,也不會起塵霾,即使心地煩悶,也不會有霧氣來遮。這就要長期將我們的心清淨、輕鬆,自然看一切都是清楚的,也要用很長的時間吸收法,法入心來。
佛陀是大徹悟者,菩薩是實行者,我們要從諸佛菩薩求法,必定要身體力行,「供養如是無量諸佛」。不論迦葉尊者或者須菩提,他們成佛的過程,同樣要供養過三百萬億諸佛,表示時間很長。來來回回在人間,面對無量數的人群;用修行的心上求,就是要去付出,以「供養無量諸佛」。
供養的方式有很多種,就是「建造如是之多塔廟顯德」。塔廟,塔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「顯德」。過去的塔都有屋脊,會掛上鈴鐺,風若揚起,鈴聲起叮叮噹噹響,行人仰頭瞻望,以顯出「這是大覺悟者,佛德這麼高。」叫做「顯德」。
「供養諸法緣諦」。圓寂之後,供養舍利以顯揚諸佛菩蕯的德行以外,我們平時的供養尤其緊要。將佛陀的開示,法入我們的心,就是供養諸佛;菩薩行菩薩道,我們恭敬尊重,以他為典範,也是供養。我們要身體力行教法,身體力行也是一種供養。
「諸法緣諦」,要了解法中的因緣與諦理。人間苦在哪裡?為什麼人間有這麼多的苦?因緣、果報,得來這樣的拖磨、苦難,這都要用心去理解法中所說的因緣,理解人群中的無明煩惱。若能契合佛法,就了解了。
我們要如何滅除煩惱,自己內心要很清楚。要滅除無明,要趕緊修六度萬行。還要「四修弘誓」,要不間斷四修——無餘修、無間修、長時修、尊重修,用這一分心立「四弘誓願」──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這種「四修弘誓無量大覺圓具」,我們要下定決心用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。
佛陀講經,都離不開因緣,或者譬喻等等。這就是諸佛長久修行的過程,現在要授記,就會說出弟子受記於未來,他還要再經過很久的過程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