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三明六通 住八解脫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57集

過現未來=明自他宿世事;
知自他身=明來世生死相;
漏盡煩惱=明斷見惑無明;
八解脫=行入無邊虛空定。

這是一個心理的境界,修行有沒有去除無明?若有去除煩惱,我們的思考會很清淨。這有賴於平時好好地用功思惟修,進入靜寂清澄的境界。

「三明六通道品發」。「三明」,指的是「宿命明」、「天眼明」、「漏盡明」。「宿命明」,就是知道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知道過去造什麼因、結什麼緣,來生此世所得到的果、報,明明歷歷。明白自己的過去,也明白今生此世。生命中的過去、現在,「自他宿世事」,全都很清楚。

「知自他身,明來世生死相」,就是「天眼明」。過去既然如此無明,造成今生此世種種的煩惱果報;現在就要好好地修,修得來生世,「明來世生死相」。這輩子要好好修行,放下過去,不要再惹來來生世的糾纏了。

「欲知今世果」,就是「前生作者是」,過去生的造作,得來今生的果。今生所造作,就是來生的果。來生的生死相,我們的依報、正報,是生在富有的國家,或者是貧窮困難的國家?是很多善知識共聚的地方?或者充滿無明、煩惱覆蔽的眷屬?到底未來的國土是如何呢?就要有天眼通,才能明白來世生死的國土、眷屬、時代、社會、人群的形象。

今生此世,人與人之間,我們要用溫柔的態度與人互動。「無緣大慈」,看到人就要給人歡喜心,一個微笑是布施,一句柔軟的話也是愛語布施,這種愛不斷累積在人群中,就是結善緣。不論過去生的因緣為何,現在生在什麼樣的環境,我們都是要好好地累積善緣。

還要時時提高警覺,去除煩惱、無明,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。當無明煩惱漏盡去除了,法才能牢固。這就是「明斷見惑無明」,斷除見思惑,煩惱離開了,智慧才能明朗。不會讓見解、思考、無明再迷惑我們的心。能如此,才能進入解脫,慢慢通達「六通三明」,「住八解脫,行入無邊虛空定」。

「八解脫」,又名「八背捨」,說的是我們的心理。背捨,亦即背惡向善。我們聽法,永遠都要背惡向善,去除黑暗,走向光明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