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4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01集
眾生習因差別,
曠劫久遠成緣,
藏在五陰熾盛,
今蒙法雨普澤,
五乘體相不同,
如來法雨是一。
「眾生習因」,普天下有情眾生,就是一切有生命、有感覺的都叫做眾生,也包括人類。不論人類或者動物,累生累世都是「習因差別」,所熏習來的因有差別,曠劫長遠成緣。有了因,若沒有其他的緣,這顆種子也無法成長;但是,因是主因,緣是助緣,因強緣弱,緣不過是來助這顆種子的成長。我們眾生的因,累生世以來一直在熏習;薰習善,就是善因,熏習惡,就成惡因了。
善因、善緣,惡因、惡緣,相互對照,主因、助緣會合。「藏在五陰熾盛」,不論什麼樣的因緣,累生世以來,不斷造善、作惡,善惡雜揉,因緣會合,所造作的一切,藏在五陰熾盛。五陰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收納在藏識之中,累生累世受盡身心之苦。
「今蒙法雨普潤」,普澤、普潤,這個藏識,因緣會合在今生此世。佛陀所說的法能流傳到現在,我們心地的種子同樣受到法雨的滋潤、普澤,而得到成長。
「五乘體相不同,如來法雨是一」。五乘,在家居士信仰佛法,修十善或持五戒。其餘三乘,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乘。在僧團裡,聲聞,聽聲音受法;或者收納佛法之後,細思體會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,獨善其身修行,這是緣覺。也有聽了佛法,頓教,這是利根利行的菩薩,開始發大心、立大願,行菩薩道,共為五乘。
眾生體相不同,不只是人類,其他動物,身體形相各自不同;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,可見其他動物也有佛性。天性的本性,與佛性同等,也與人性平齊。
一雨所潤濕的,不論是大草、小草、卉木,或者是大小樹,這些根機全都攝受。雨一下,隨地上的大小樹、草木,根機大小無不收納,這是「一雨普潤」。
法雨滋潤一切眾生,眾生也要了解無始劫以來所習的因、緣,都是長久以來所薰習的。所造作的,「五陰」、「十二入」、「十八界」,完全藏在「識」。所以眾生帶業而來,隨其因緣果報而受報,現在有法來滋潤,我們體會道理之後,就要好好地依教奉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