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慧行善無所求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主講/ 證嚴上人

人間菩提20210708福慧行善無所求
Coming Together to Give with a Grateful Heart

醫療奉獻杏林暖
承擔使命志工情
智慧造福行慈善
付出無求展人文

志工啟動 穩定社會

這個時候是「疫」無假,儘管這股疫氣當前,「守護生命、健康、愛」的醫療體系,大家還是以平常心付出,期望平平安安度過,疫情快速地消弭。所以,大家都要戒慎虔誠,祈禱平安,這一波的大哉教育,真的是「學」無窮盡。

面對疫情,大家都很用心,社會上許多的志工團隊,也都各自盡一分心力。在市場、攤販聚集之處,舉著防疫的標語牌子,提醒消費者遵守防疫規定,如規如矩。這就是志工的使命,當社會有需要時,志工團體能夠很有秩序地啟動,可見臺灣的志工體系,也可以穩定社會。

回想慈濟人五十多年來,將志工的精神落實在社會,很令人感動。現在全民的志工也都啟動了,讓人很歡喜,這就是教育。

彼此感恩 合心共善

畫面中看到了臺中慈院,為了搶救生命,勇敢地為一位罹患罕見疾病的病患動手術。治療的過程,需要多少人的照顧,這種志為人醫、志為護理、志為醫技的初衷,實在很不簡單。若不是菩薩,誰能做得到;若沒有佛心,如何耐得住?我們在人間,一個平安的空間,分秒都要說感恩,一旦有什麼事情,更要心存感恩。

感恩心分秒都要有,「感恩、尊重、生命愛」這幾個字更要入心,分分秒秒要放在心裡,看見人就說:「感恩喔,你平安、我健康。」這就是彼此感恩、尊重的愛。

這個時刻,我們慈善志業所做的事很多,每一個國家的求援,不管是醫療用具、製氧機,或者是提供飽足、營養的物資,我們天天都要在那一張表添上去。慈善五十多年來,從台灣到國際,全球二百多個國家,慈濟已經援助了一百多個國家,這都是需要大家點滴累積財力、物力和人力,所以,我們要彼此感恩。

如果沒有人力,無法做事,沒有資源,也無法援助需要的人;即使有了資源,還是需要人力去做事。有了人力、物力,還需要大家用心、合心,彼此和和氣氣,知道你很辛苦,你也知道我很吃力,彼此之間互相感恩。

四大合和 造福人間

各位菩薩,我很感恩慈濟人,感恩慈善志業的顏執行長,帶領著慈善單位合和互協,樣樣做得周全。也很感恩醫療執行長,他也要掌控著每一天的情況,聽各個醫院的彙報;教育志業,也有教育的執行長,知道現在的孩子停課不停學。所以,沒有工具的孩子,我們趕快幫忙他們,有二手的電腦,集合起來再整理好,讓孩子們可以遠距離上課,繼續學習。

貧困孩子的家庭,我們也要讓他們的家長不必擔憂,也許之前在學校有營養午餐,現在沒有上學,我們就把生活物資送到位,這種細膩地設想,就是慈善的精神。

人人發揮智慧,造福人間,就叫做「福慧雙修」。人文志業也是同樣,如何穩定社會、安定人心,要讓社會大眾知道,現在的生態是什麼樣,所以需要人文。

我們的志業——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要合一,合和互協。人心也是一樣,要多發揮愛的能量,去除心靈的煩惱無明,不計較,多付出,就是造福人間,也是增長智慧。

(整理/明萌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