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力行的道場

0觀看次
A- A+

攝影/周幸弘

我常說感恩,慈濟一路走來,是從三十位會員,一天五毛錢開始,所以我們不能輕視點滴的力量──因為「粒米成籮」,一粒一粒米累積起來,就是一米籮;「滴水成河」,一滴一滴水累積下來,就成一條河。 

記得當初決定蓋醫院,但錢要從哪裡來?所以不得不拋頭露面,到台北講經,一方面講經,一方面講醫療科學觀;和大家分享,佛陀告訴我們要布施,不只是身外財的布施,連頭、目、髓、腦都能布施給人。  

在佛陀時代,以佛陀的智慧,他說「頭目髓腦悉施人」;到了我要蓋醫院時,雖然當時的科技沒那麼發達,不過我已經開始提倡器捐。  

身體的一部分不能用了,但是有一部分還可以用,是不是能用在其他人的身上呢?既然大家是佛教徒,有願力時,自然會發這念心。假如我們往生時,是最解脫,輕輕飄飄,看到醫師在摘取我的心、肝、腎等等,我一定很歡喜,因為那時已經沒有痛感了,但是在飄飄浮浮的世界裡,看到我的心願達成。 

大愛臺常播出提倡器官捐贈,看到器官移植,能救活一條命,救一個家庭,說不定也為社會找到一位有用的人力。  

曾經有位工程師,他已經洗腎五年了,他在台灣登記要換腎,卻苦無機會;他的太太是基督徒,後來不可思議,有天晚上她作了一個夢,夢見我同時也夢見慈濟委員,有六個人,一人手捧一朵蓮花走過去。  

醒來後,她心想,我求天主指點我一條明路,怎麼會夢見一位出家人?因為夢見蓮花,她自己解釋為花蓮,她想應該要到師父蓋的那所醫院。天亮後就決定向我們登記,沒幾天就通知她,有機會了,趕快來,所以就來了。  

這位工程師,台灣有很多高速公路建設都是他們在規畫,是國家級的人才。他得救了,出院時他說要投入慈濟當志工。他說,雖然太太信仰不一樣,太太認為慈濟沒有宗教的分別,沒有國界的分別,也沒有種族的分別,慈濟本來就是天下大家庭,所以他要投入進來。  

我一直在宣導器捐,捐到絲毫不剩,全身都可以捐。尤其是骨頭放在骨骼銀行,放十五年還可以用。所以,我們的身體很有用,不是一口氣沒了就沒有用了。我們還可以發大心。  

除了大體以外,有用的東西也可以做大用,這種生命大意義,一個人可以救很多人的命,而且救很多人的家庭。  

其實,佛法講一念心。慈濟這個道場,不是坐著修行,我們是真的要走出去,投入才會了解,投入了解之後,才能體悟,所以說「做中學,學中覺。」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