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草喻品》身口意密 慈悲應化

0觀看次
A- A+

2015030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75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雲有形色喻佛應世間謂身密,
雲能覆陰喻佛慈悲即謂意密,
佛說教即普被諸眾生謂口密,
慈悲法應化身遍十法界密布。


平時抬頭看天,感觸到藍藍的一片天,有時候也有潔白的雲朵飄過天際,或是灰灰的雲遮住太陽。雲朵形色各異,卻普遍在虛空中。雲,是應著大地的氣與陽光的折射,而有了色彩。

這是譬喻佛應世間所需要。世間一切的氣體萬象,所有氣體向上蒸騰,形成的熱氣能成就大地一切萬物所需要,這個熱氣,叫做熱能,無處不有。就如佛的化身是應眾生根機,應世在人間,無處不在。

佛應世人間,什麼樣的世間、時機,就現什麼樣的身形,普遍在人間,叫做「身密」。「密」,意即很深奧、微細的道理。佛就是覺,覺就是諦理。所以,應世人間,一位聖人出現在人間,具足很多的道理會合。

佛具足真理、覺道,佛的身形在人間,叫做「喻佛應世間謂身密」,應世間的需要而成佛了,成佛的過程,要經過人間種種的考驗磨練,下定決心,身體力行,排除任何困難,道心依舊堅定,終於成佛了。

這是以理顯事,這個「身密」就是覺悟的真理,覺悟的真理如佛身一樣。佛就是覺,覺的本體,是應世間所需,叫做「身密」。

「雲能覆陰」,譬喻佛的慈悲即是「意密」。天空若沒有雲,熾烈的陽光直射大地,地面上的人也受不了。地面上的人或者建築物、樹林等等,有時也需要雲來覆蔭,稍微遮一下;眾生熱惱時,就用雲稍微遮蓋一下。

天空的雲,譬喻佛的慈悲,應眾生所需要,出現在人間。這是譬喻佛的「意密」,就是心意的道理。佛心的真理要調和人間,需要如智慧的熱能,更需要很柔和的慈悲,所以雲覆蓋就如佛慈悲的意密。

「佛說教即普被諸眾生」,道理本來無形無體,經過佛用聲音敘述出來,用種種譬喻言教來說法,讓我們了解,這是佛的「口密」,就是口的真理,從口中說出真理,如雲普被諸眾生。

「慈悲法應化身遍十法界密布」,佛陀慈悲的法就是真理,將這個道理應化在人間,「遍十法界」中,循循善誘,不斷應眾生的根機來說法,這是佛的慈悲。應眾生機不斷示現,以教導我們如何修行,教理行證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