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3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68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序品以序事而有條綜理按時,
方便品說佛智慧門甚深難解,
譬喻品中開權顯實方便說三,
信解品窮子自卑入寶藏不取。
〈序品〉是敘述事相,大家來到靈鷲山,希望聽佛說大乘法。來的人有四眾弟子,還有天人、十方菩薩,所有天龍八部紛紛齊聚道場,當時的場面非常壯觀、莊嚴。
佛陀開始講演《無量義經》,說菩薩法,這個菩薩法與人間事息息相關;佛法在人間,不離世間法。《無量義經》完全是講述人間疾苦,修菩薩行,要投入人群中做種種救濟方法。佛法在人間,救度眾生的方式有很多,《無量義經》的敘說,是「序事而有條綜理按時」。
因為來到法華靈山會時,佛陀表示,修學佛法,行菩薩道,最終成佛,回歸真如本性,這是很重要的事情。故從〈序品〉開始,所敘述的事相,有條有理,綜合、按時,很慎重的開頭。
〈序品〉結束了,又有文殊、彌勒菩薩起來互相對話。接著,佛陀在〈方便品〉中說佛智慧門,讚歎諸佛智慧,讚歎佛所契悟宇宙天體人間種種事理的智慧,實在是很深,甚深難解。
智慧第一的舍利弗,聽佛陀一直讚歎覺悟的境界、智慧的境界,舍利弗已經了解佛陀的心態,了解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,都是用平等心;期盼所有弟子,人人都能體會自己本具真如佛性。舍利弗也體會到這是真實法,還要普遍人間,讓人人都能了解這是一個廣度眾生的法門。
來到〈譬喻品〉時,開權顯實,讓大家知道,不只是三車,為了出火宅,希望人人選擇的是大白牛車。迦葉尊者、須菩提、迦旃延、目犍連等都體會到了,於是再用窮子喻,「我們已經體會到佛陀的教法,譬喻我們過去就如貧窮子一樣,雖已接近寶藏,但是很自卑,覺得這與我無關,不敢想要取著。」
明明寶藏就在周圍,卻只是獨善其身,年紀也朽邁了,還是一無所有,對法仍沒有成就,這是用窮子來譬喻。譬喻之後才有信解,這些智慧、地位較高,在領導、負責教育僧團的上座比丘出來表示,我們都信解了,我們過去就是這樣不覺而無知,明明寶藏在我的身邊,就是沒有這個心願要取著。
我們不要聽聞法而有漏,沒有法去解開煩惱,就是有漏。煩惱來了,如如不動,因為心中有法,任何境界現前,我們內心都不受煩惱入侵,這叫做無漏。
要達到無漏,需要不斷地鍛鍊,即便用一輩子的時間鍛鍊,也還是不夠。佛陀要我們生生世世,堅定道心,在無量劫中上求下化,一路走過來。大家聽法要用心體會,聽得無漏,才是真正法入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