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2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51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行腳歸來已是月圓日=
日照晝,月照夜,星運行於天,自然法則在行蘊中逝去。
佛所教化慇實勤受持,
得果乃佛所教化為因,
因核果海真得道不虛,
心不負教誨報佛之恩。
「日照晝,月照夜」,「星運行於天,自然法則在行蘊中逝去」。宇宙間的日月星辰運轉不息,自然的法則就是在行蘊中。行蘊,就是最最微細,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,時間無形,卻是一直消逝過去,人與萬事萬物也隨著時間遷變不住,這就是人生。歲月如流,人生很短促,我們要好好把握。
佛陀時代隨佛修行者,仍耽於小乘法中。他們認真聽佛說法,從苦集滅道、十二因緣法,一心要去除煩惱。他們以為人間苦難偏多,不要再攀緣了,要斷生死。他們了解生命就是帶業而來,是苦啊!他們一心要斷煩惱,卻只是獨善其身,取得有餘涅槃。
他們說,我們也是依教修行,可以得道不虛。他們自覺已斷除煩惱,與人無爭,與事無爭,與世無爭,他們覺得心安自在,就是報佛恩了。他們認為修行就是報佛恩,所以很用心在修行,不過就是不肯開闊心門,走入人群。
「佛所教化慇實勤受持」,他們覺得佛所教化的,我們已經很殷勤在精進、在受持,所以「得果乃佛所教化為因」。今天能修因得果,了解苦集滅道,是佛陀所教育的,為我們種下這顆因的種子。
「因核果海真得道不虛」。一顆種子種下來,好好地修,佛陀簡單的教化,我們也是很用心,感覺心靈的境界很開闊,靜寂清澄,了解的道理也不少。小乘學者就此陶醉在小乘法之中,他們覺得因核果海,一顆種子就有很多很多的成果,不想再進一步入人群教化眾生。他們覺得「真得果不虛」,給我們一顆種子,就能開花結果,果實纍纍,這樣足夠了。
所以,「心不負教誨報佛之恩」,我們依佛教導認真修行,已經報佛恩了。這是過去佛陀時代,隨佛修行的弟子所以不能發大心、立大願,就是守在這樣的心態。佛陀固然期待弟子能老實修行,好好聽法,了解道理;佛陀更期待每位弟子「一生無量」,一個人若肯發心修行,就可以再教化更多人。所以佛陀要他的弟子不只獨善其身,還要兼利他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