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1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41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求大乘行菩提覺道,
修學受教向正覺行,
持以大智上求菩提,
運用大悲下救眾生。
我們修行的方向就是大乘行。大乘的法門,就是自覺覺他,自行利他;自他兩平行,叫做大乘行,也叫做福慧兩足尊。佛陀在兩千多年前,已經為我們鋪好一條正確的菩提覺道,路是我們自己要走的,不只要用心鋪路,還要用愛再把它鋪出去,讓人人行在菩提覺道上,叫做大乘行。
時間分秒不斷地消逝,對時間來說,是不增不減;但在名相,於天體宇宙間的事物來看,時間本身沒有生滅,流逝的是人生事物、世態多變,包括我們人的身體,生理上也是不斷變化,沒有停息。其實時間的本體,永遠都是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這是時間的本相,時間的性;只因為事物,才感到時間易逝。
其實整個天體,包括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,它要不斷地輪轉,我們才會感覺天體事物的變化,才會說時間不斷消逝。菩薩在修學的過程,除了守護生命、守護愛,分秒都不空過,殷勤精進修學,向著正覺道走,這是大乘行者的大智大願。
因為極端氣候,在菲律賓、馬來西亞造成氣候災難;現在,全馬來西亞的慈濟人合心起來,大家互愛、協力去投入。這種付出,就是以悲智雙運,持以大智。因為他們法入心了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叫做大乘法、大乘行。
我們學佛,要學大乘法、大乘行,為人群去付出,就需要方法。不論是在地的菩薩,以及從臺灣過去的菩薩,同樣都要不斷地叮嚀,來來回回,彼此之間互相叮嚀,這就是合和互協,菩薩團體愛的力量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。這是「求大乘行菩提覺道」,也叫做「修學受教向正覺行」,同樣也是「持以大智上求菩提,運用大悲下救眾生」。人間菩薩,要做就不困難。
「求大乘行菩提覺道」,這是我們的目標。為了救眾生,我們要運用大慈大悲,不斷向上求菩提法。聽法之後,還要身體力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