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1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19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缺悲智德難度眾生,
少慈忍行娑婆難安,
一念偏向漏落六道,
守小獨善不樂大法。
我們修行,所要追求的是悲智雙運度眾生;但若「缺」悲智德,就是不肯用心,也不願意付出,這種人就是既缺慈悲,又缺智慧。在人群中付出,缺少慈悲、智慧,連自己都無法度了,要如何度眾生呢?
我們要悲智雙運,「悲」就是同體大悲。將心比心想,若聽到這句話,我會傷心,就不能讓別人傷心,這叫做慈悲。反之,我不喜歡的事情,這個人與我無緣,我既然不高興,也要讓他不高興,這是缺智德。不但沒有度到自己,又傷害感情、結惡緣,要如何度眾生呢?所以,我們每天說話要、做事情都要很小心。
「少慈忍行娑婆難安」,我們修行、聽法,就是要學會慈悲;慈悲,不是我自己有福而已,也希望人人都具足福,這是祝福。祝福人人都有福,天下和平,這叫做慈。世間有福,社會就平安,我們就要修忍辱行。
倘若缺少慈忍的行為,就是在堪忍難安的娑婆世界啊!看看最近天下有多少國家都是不堪忍,一念惡心動起來,造成多少人禍。一波波的難民潮,很多人冒著危險,攜家帶眷逃離家鄉,被迫成為難民。
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就是「少慈忍行」。那個國家的領導者,與反對黨的領袖,在政治問題上,彼此不肯相讓,缺悲智德,少慈忍行,使得娑婆世界難安。所以「一念偏向,漏落六道」,少數人一念偏向,全國民眾就要受很多的苦。而我們眾生一念的偏向,就要墮落六道。
「守小獨善不樂大法」。我們有修行,能夠得人身,得以安居樂業,卻是「守小獨善不樂大法」,只要我自己好就好了,不管他人。修小乘的人,就是「不樂大法」。只想獨善其身,自身無法得到大涅槃、大解脫,要如何度人呢?
悲忍行也是一樣,在世間修行,我們要經得起考驗。若經不起考驗、不肯去克服,關關都是難過;你肯用慈悲忍辱的心行去克服,自然關關都能過。
總之,我們學佛,一念心能克服萬難,關關都能通過,切莫一念偏差,漏落六道去;我們要樂大乘,不要獨善其身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