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化諸眾生 出離生死

0觀看次
A- A+

201411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804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法中大善,勇猛精修,斷惡法之心明;
勤謂精進,明於善惡,斷事敏銳捷才;
對治懈怠,圓滿善業,法無染著精純。

學佛法必定要很用心,起心動念,都在我們的用功修行中。起一念心,動一個念,都是善心嗎?都是利益人群嗎?我們要用心守好利益人群的這念善心。否則一念偏差,起一念貪、動一念惡,可能清淨的修行就受到污染了。污染心一起,如同病毒一樣,會不斷複製、擴散,惡念是很可怕。所以,我們的善念不要間斷,一定要勇猛精進去受持。

還有,斷惡法的心也要很明朗,若心念有一點點的糊塗,善惡不會分,無意中,惡念就會讓人走向偏差的邪道。

我們要知道,「法中大善,勇猛精修」,一點都不能偏差。斷惡法的心要明,惡不可有。「勤謂精進」,我們要很勤,將心照顧好。「斷事敏銳捷才」,評斷道理,我們一定要很敏銳精準,而且是非要分得很清楚。

「對治懈怠」,我們要很精進,多行善事,不犯戒。就如《賢愚經》的故事裡,那位欠缺四肢,有口無舌,缺少耳、鼻、舌根的這個人,過去擔任明人時,他有行善,但是犯戒,所以生來四根不具。「對治懈怠,圓滿善業」,法無染著,要精、要純。

《法華經》是包含過去《阿含經》的因緣果報觀,以及《般若經》一切皆空,而現出很妙有的道理。所以在《法華經》中用很多故事作譬喻,因為若沒有故事就不成法,法若沒有故事作譬喻,也是無法可說。

在學佛的過程中,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要照顧好。若是一念偏差,毫釐的偏向,就失掉千里。所以,「法中大善」,要「勇猛精修」,我們既然發心了,是善事,是善法,一定要勇猛精進;還要斷去惡法,心要很明朗。

同樣的道理,我們要勤精進,明善惡。在分別事理,是非要很敏捷,而且斷事要很清楚,因為分別道理很重要。現在人多是聞聲起舞,善惡不分,無法明理,所以,我們要趕緊讓人人清楚佛法,否則一念心糊塗了,未來的人生就苦不堪。

「對治懈怠」,做事情,我們要很敏捷,要很甘願去付出,才能圓滿善業。善法而不染著,才是很精、很純的法。法本無體,就無所染著。真理是無體,看不到,卻無一不是人、事、物會合複製起來。佛陀說法無分大小,只是我們的根機利鈍有別而已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