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101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 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81集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如世慈父呼召愛撫慰勉,
大愛如親近處說其愛語,
不忍散心勸其恆修定法,
復教誡其勤修諸正道法。
人生摯愛莫過於父母對孩子那一分殷勤盼望,希望孩子能成就;世間的慈父不斷呼喚他的孩子,給予無限的愛、膚慰和勉勵,這是世間的父親。何況佛陀視眾生如一子,不只人類,也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動物,是一分天性的大愛。
「如親近處」,唯有大愛能夠讓眾生親近。在這片大地上,無私的大愛,才是我們眾生所要親近的。當然,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影響,互相勉勵、關懷;所以,我們懂道理的人就要去接近不懂道理的,用心勸他、教他。
佛陀來人間也是一樣要來勸導眾生,用慈言愛語,設種種方法,盼望牽著眾生走上正路。只因不忍眾生這種散亂心,故「勸其恆修定法」。聽到法,要永遠永遠將殷勤精進的心守護住,好好受持戒、定、慧「三無漏學」。
所以「復教誡其勤修」,「誡」就是警惕,不斷地教誡我們路要怎麼走,警惕我們什麼事情不能做,勸我們要好好修行,這種教誡勸修,正是佛陀的慈悲。
人生苦難偏多,要墮落苦難中實在是很容易。我們好不容易得人身,聞佛法,就要好好把握,勤精進珍惜佛法。只要我們好好地受持「四念處」、「三十七助道品」,還有「十二因緣法」,永遠守在「定」的法。有定心,自然就生智慧。「定」與「智」,「慧」是人人本具,我們若有定心、智慧,就不會再昏沉、散亂。
我們每天都要殷勤精進受法,待人處事,要用智慧的心面對人生。我們若肯用功,「則不復昏散,所修皆成」。我們用心聽法,聽久了,法自然就永銘在心,預防外面的無明不要再來染著我們的心,如此才能「定」,才能「慧」。定慧在心,就不會散亂了,所修的都能夠句句入心,事事都如法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