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信解品》急施大教 小根難信

0觀看次
A- A+


2014092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65集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急施大教,說一乘根小難信;
既無大機,非時莫說大乘法;
是寬恕愍念癡迷,誓願未開;
恐傷其善根,幼稚勿強將來。

最近一直在說那位貧窮子;這段經文,是譬喻一位貧窮兒看到富家如此闊氣,感覺永遠也比不上富有的人。也譬喻剛剛出家的修行人,還是很資淺,因此自怨自嘆,無法與資深有德的人相比。

這段經文用了兩個故事,一是世俗人自己的貧困,二是已出家的修行者,無修無德,卻只想與有德有智,能說法與大眾結下好緣的資深修行者相比。這是譬喻我們修行必定要很用心努力。

莫三比克一位志工瑪麗亞,聽到南非的菩薩租了一塊地種菜,一個星期有幾次可以輪流供應給很多孤兒和貧困人熱食,讓他們吃得飽。瑪麗亞聽了,同樣發這念心,向一位地主說出她的心願,便宜租到一塊地。

四月時大家合力開墾,四十五天後,種的六七種菜全都豐收。六月開始分區供食,每一星期有兩次供食,一次能供應四區的人,有孤兒,有孤老無依,也有貧困的人,能夠吃到熱騰騰的新鮮青菜和米粥,大家都很開心。

這是現在的真故事,過去經典這樣譬喻,同樣是在說故事,說到現在,人間菩薩受法能夠身體力行,多麼踏實。

我們教導人,「急施大教,說一乘法根小難信」,但根機很小,很難入心。不如用小教方便法,讓他相信因緣果報,願意聽法,法入心,他就能歡喜相信。所以,對於小根機的人,要引導他一步一步向前走。

「既無大機,非時莫說大乘法」,既然知道他不是大根機,就不用與他談多深的大法,除非他信佛所說法,將佛陀的法聽進去。但是還未打開心門,仍不願意入人群去,此時「莫說大乘法」。

所以,佛陀才會用四十多年間談空說有,殷殷教育眾生,他看到根機還未成熟,時間卻不斷流逝過去,已到不得不說的時候了。法要如何循循善誘,讓大家願意用心好好地接受,實在也不容易,只好「寬恕愍念癡迷」。

佛心就是這麼開闊,凡夫眾生根機還無法接受,佛心了解弟子根機淺薄,「誓願未開」,在他的內心還未發出這「四弘誓願」,佛就要用寬恕,憐憫眾生癡迷。

「恐傷其善根幼稚」,既然如此,要強求也難。佛陀本來要給予大家及時成佛之道,但是很困難。不如放開他,如父親放開孩子一樣,讓他冷靜下來,用小教法,讓他慢慢懂得好好將法聽入心裡。

佛陀當時決定大乘教放在後面演說,因為佛陀心靈的覺悟境界是華嚴的世界,現在的《法華經》就是要引導我們接近這個心靈世界。過去說空談有,是要讓我們斷煩惱,不要再造業,才沒有障礙;若再造業,就會有障礙。所以要先斷除無明煩惱的障礙,才能慢慢接近成佛之道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