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/陳亦珍
人生的因緣非常微妙,假如人人都能知足,那麼人人就有福了。屏東的阿琴一家,雖然家庭成員組合有些缺陷,但是他們都很知足。
阿琴天生弱智,先生患有口吃,夫妻倆都很善良,僅憑長輩的安排結縭,婚後相互扶持,並不排斥對方的缺點。先生認真地在外打工,對太太也很疼惜,生了兩個女兒,一個遺傳了智障,另一個正常也很會讀書,一家生活相當平順。
但好景不常,先生40多歲就往生,阿琴小先生10歲,年紀輕輕又是弱智,突然失去家中支柱,真不知如何是好。鄰居於是開始關懷他們,慈濟志工也將他們列為關懷戶,給予經濟資助,並定期探訪。
面對屋頂破損、家裡凌亂的這個家,志工先幫他們打掃、修屋,也教育阿琴如何照顧、整理家庭,不斷地陪伴與膚慰。
過了一段時間,她的經濟狀況轉趨穩定,房子也修好了,加上鄰里居民都很關心他們,所以志工認為金錢的資助應暫告一段落,只要繼續探訪輔導就好。不料,在停止金錢補助後,阿琴一時無明火起,打了前去探訪的志工一巴掌。被打的志工知道是因為停濟,阿琴才會將氣出在她的身上;非但不怪阿琴,反而以耐心、愛心持續地親近她,終於將她帶入環保行列。
阿琴在環保場得到許多人愛的教導,也知道要替女兒造福捐款,一家三口每個月就捐出300元。有一天有人問她:「你撿這些回收物,所得怎麼不自己用?為什麼還要交功德會的錢?」她有智慧回答:「別人幫我很多,人情債難還,所以我要做環保,和女兒每人都當會員。」
佛法教導我們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我們應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,看到有苦難的人,主動伸援,這就是布施,不僅布施有形的物資,還有無形的精神陪伴。不論遭逢什麼樣的對待,都能忍辱、鍥而不捨、不棄不離地扶助與輔導他人,這就是智慧。
人生道場好修行,因緣很微妙,志工的付出,引出阿琴說了一句:「世間人情債難還」,進而覺得自己能做的,就是去付出,多麼有智慧。人生好壞不在於錢多位高,有福有愛能付出,就是好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