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8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41集
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業累備歷五道,
無明常在三界,
善惡升沉不定,
瞬息在一念心,
一動五陰俱生,
即共具五十惡。
多數凡夫都是「業累備歷五道」,我們起心動念,所造作的善業、惡業一直累積起來,讓我們遍歷在五道中。
五道中的天道,一輩子都為善、結好緣,十善具足就生到天道。若善惡雜揉,有惡有善,有與人結好緣的,也有與人結下惡緣,就隨著業的牽引來到人間。是富是貧,是貴是賤?就要看我們過去生與人相處的緣而定了。
除了人道,還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,修羅則遍歷在五道,都不離開我們所造作的業。
一念無明三細生,非常細膩的貪、瞋、癡一起,就有我慢、懷疑,使得凡夫都在五道中輪轉。所以,「無明常在三界」中,不是貪瞋癡、欲的煩惱,便是無明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人我是非的煩惱中。即便煩惱都除了,還是有很多迷惑不解的事情,因此都在三界中,這全都是善與惡。
善與惡如此升沉,沒有永遠的生天;天道無佛法可修,天福享盡了,還是要再墮落,這就是升沉。「瞬息在一念心」,善惡升沉在瞬息間。本來你與對方很好,本來也是在做好事,同樣被人說了幾句,念頭一轉,停止行善,開始造惡,這都是在瞬息一念間而已。
「一動五陰俱生」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叫做「五陰」。善一動,我們這個「色」身努力做好事,行十善業:若是惡念一動,就有惡的感受,十惡也生出來了。這個「五陰」就生出了五十──五十善或者五十惡,都是這一念心。
「一念無明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」,學佛,要找回我們的本覺,不在遠處,就在我們自己的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