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8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38集
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
多求人心多不足,
無求而得喜足多,
忽然得聞記成佛,
豈能不喜樂慶幸。
人心愈求愈多愈不滿足。問天下很多的大企業家,「足夠了嗎?」「還沒,繼續擴張中。」穩坐世界排名第一的人,擔心位置不保;排名第二的,前面有一個需要超越,第三的就更不用說了,所以愈求愈多,心愈不足。何況一般人?
人生苦難偏多,一無所有的人,若能無求而得,得到的就會有意外的歡喜。
地藏菩薩顯跡應化人間,所度的眾生有塵沙數之多,誓願度盡地獄一切眾生,他才要成佛,很不簡單!
《法華經》,佛陀的弟子已經慢慢將心開闊,接受大法了,了解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,開始要發心了。忽然間聽到聲聞也能得佛授記,將來也會成佛,這是非常微妙的法,不求自得,這種歡喜,得未曾有。
地藏菩薩都無所求,只是不斷不斷地付出,看到眾生離開地獄,他最歡喜;若又墮落地獄,則是他最心痛的。因此,地藏菩薩替眾生擋住地獄門,人間若能淨化,自然就不會再墮地獄。
佛陀要涅槃之前,將所有眾生全部付託給地藏菩薩,但是來到《法華經》,佛陀期待人人都能成佛,人人都有行菩薩道的使命,不是只有地藏菩薩。
「深自慶幸,獲大善利」。這種「深自慶幸」,是過去認為不可得,但是現在已經得到了。這種無量珍寶是不求自得。
無量的珍寶,是世間人人所追求的;但是修行者所追求的,是比珍寶還更珍貴的法。唯有真實的妙法,才能成長慧命,斷除我們的煩惱業力。
佛陀晚年,希望人人要荷擔如來家業,天下事,天下人有責任。何況我們修行,承佛教化,一定要負起這樣的責任。人生庸庸碌碌,求得再多,還是不滿足;即便所求圓滿,瞬息無常,還能帶走什麼呢?唯有法入心,守住甚深微妙的法在生活中,能助長慧命,活絡我們全身的細胞,就是最快樂、最歡喜的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