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》聖人之極 諸法之王

0觀看次
A- A+

202008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854集


繪圖/黃逸樵


人間凡夫品德,
位極名曰輪王。
明明德人稱賢,
明行足人謂聖;
聖人之極善位,
名曰諸法之王。

法要用心深入體會,法入心才能化為己有,讓我們有所體悟。法聽入心就要用在生活中。

「人間凡夫品德,位極名曰輪王」,輪王不僅擁有人間最高的品德,有修行,又有權力,統攝人間,讓人人心服、禮敬,位極尊貴,才能稱為輪王。他能夠轉法輪,用法統領人間,人心願意信服,也叫做人間之王。

但還要「明明德人稱賢」,大學之道在明明德;「明明德」就是會悟本性,也就是佛法常說的人人本具清淨佛性。

「明」,要明,就要了解,「你自己的本性就是清明、開朗,沒有名利得失的污染」。「明德」就是清淨的本性。不論是儒教所說的明德,或佛教所說的清淨本性,名稱各異,卻是同一體。

「明明德人稱賢」,我們若能透徹了解本性,學與行能夠平行,叫做賢人。有德、有學,叫做賢人;能夠完全修行,不僅知道自己本具清淨本性,還要不斷地上求下化,向上求佛法,可以稱聖修德。

「明行足人謂聖」,「明行足」,是佛十號之一。清楚方向在哪裡,就去身體力行。我們學佛,就是要學得清楚方向,才能無往而不達。在世間認真修行,法清楚明白,發揮教導、為人引導正確方向,叫做聖人。這就是人間典範。

「聖人之極善位」,聖人是極善之位,若能到成賢、成聖,令人佩服,稱為賢聖人。「行」,品行若不端正,不堪為人典範,也不會有人承認你是賢與聖。所以,聞佛法修行,分分己獲,我們要身體力行,人間趣向很重要。「聖人之極善位,名曰諸法之王」,在人間有地位、有名,有正法,有人格,有方向,言行能夠引導他人,這樣的人,堪稱為諸法之王。

一般來說,此即轉輪聖王,在人間很有地位,學佛之後能夠領導人,佛經說,此即法王,轉輪聖王。用平等性來說,就是人間有德、有行,能夠引導人入正法中,就是法王。雖然人生苦難偏多,但只要有心,人人都能對人間有所幫助;對人間有幫助的人,也是法之王。

修行是從點滴累積而來,走路也是從第一步開始起步,所以點滴都不可輕視。修行不是「有名、有地位,修學佛法才堪稱法王。」不是。我們一定要從第一步開始,能夠幫助人、結好緣,累生世這樣累積起來。

「明明德」,就是洗我們的心,一點一滴的法水都可以點滴成甕。大缸的水能夠洗掉心靈的垢穢;一點一滴的水能夠滋潤我們的心地,可以布善種子。所以,法水要點滴歸心,滋潤我們的心田,布善種子,由「一」生無量。所以,我們的「心王」累積起來,用在人間,就是法王。

聲聞聽法之後法放在心中,能夠去向其他人說,不論是聲聞說的、菩薩說的,不論說什麼經,若說到《法華經》,這是諸經之王。以這部經為第一。我們要受持經典,不論讀哪一部經典,《法華經》在經中稱為第一。

在三乘法教法中,若是持這本經,趣向就是成佛之道。也是諸人中最為第一。所有修學經典的人,就是以《法華經》為第一。因這部經的法很微妙,涵蓋人間的生態、一切法。從凡夫最微末的生活、行為,一直到成佛,至高無上,這些法通通包含在內。所以法妙為第一。

我們能與這部經接近,體會、了解、弘揚這部《法華經》,有這種思想、教學、引導,就是在眾生中為第一。

菩薩的至極,就是成佛;成佛就是如來,來去自如,應眾生因緣成熟,再來人間度化,說諸法道理,讓人人有一個方向。這部經是成佛之道,以這部經為最勝。這部《法華經》涵蓋所有人間界,透徹覺悟之道,成佛之道就在這部經典中。請大家要用心體會法的真諦,落實在生活中才能解法、會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