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5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771集
繪圖/黃逸樵
寶樹下師子座上,
說真空談妙有法,
六根德顯淨微妙。
佛陀集會,從《法華經》開始,他方菩薩來了,法會一直一直延生,人在樹下有遮蔭的地方坐,寶樹就是道場,這是佛陀說法的道場。大家在大自然境界中就能聽法。
就如我們現在主堂聽法,卻聽到外面鳥鳴和唱聲,眾小鳥也開始在「箍」(編按:凝聚、接引之意),說不定牠們也在定位,將座位安排好,也是坐下來要聽法。
佛陀在大自然境界中說法,前後有諸佛菩薩,周圍還有天龍八部來護法。諸佛菩薩,比丘、比丘尼等四眾各自安排好座位,佛陀的位置稱作「師子座上」。諸方來的佛座,也叫做師子座。在佛陀周圍,其他菩薩就在樹下坐,這是一個禮節。
「說真空,談妙有法」,在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所說的都不離開「真空」、「妙有」;真理,分析到最後都是空。但是佛陀又說人間是苦,道理是空。因為人生有八苦,生老病死苦,還有求不得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五陰熾盛苦等很多的苦。
總而言之,法要靠因緣。佛陀所說的法,給予人間無上的智慧法寶。是真空嗎?是啊,空了。每一秒鐘就是帶走過去很溫馨的人、事、物,也帶走過去所有一切的遺憾,這都是人間啊!
「說真空」,過去了就是空,求不可得;過去的是空,現在的是有;空、有之間的人生叫做妙有。所以,「真空妙有」,人人不都是嗎?
「六根德」。六根,都沒有離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他的眼睛看過去,眼根接觸到身根,這兩隻手接觸到了;耳朵聽到聲聲呼喚,那種意境的感覺。在平時,屏東的尤振卿老師,他用舌根講課,六根成就很多好學生。同樣也是「顯淨微妙」,惡法過去了,轉為善法來了。來來去去,任何人都無例外。
佛陀成佛之後,在寶樹下坐下來,那種心靈的清淨,境界之澄靜優美,好像諸佛都來集會了;其實,人人皆是佛啊!這是佛道場莊嚴的世界。凡夫與佛,不過一線之隔而已。
這十方世界的分身佛,坐寶樹下,同樣現前,出廣長舌相。佛陀的舌相與我們凡夫不同,最重要的是廣長舌相,就是法很普遍,鋪天蓋地,都沒有離開這些道理。
「身毛孔中,放無量光」,發無量光,出廣長舌相,就是「為如來神境通變化之力」,神通是佛陀的精神意念,他的境界就是遍虛空法界,與宇宙合為一體。這就是佛陀的神通境界,天地之間、宇宙之間佛事理無一不通。
所以,「化無為有為,如化無身為有身」,他化無身為有身,明明就沒有的,化有這個身。無化有,那種文字境界,問:「這個人是誰?有在我面前嗎?」呼叫某某人,「哦,我想到了,那個人已經在我面前。」化無為有。
「化無語言為有語言」,化無語言變有語言。無語言,文字就是道理。道理無聲無息,你了解體會了,就將它說出來。「化無境界為有境界之類」。你說的靈鷲山,就在兩千五百多年前,印度與尼泊爾的邊界,佛在靈鷲山說法的境界!現在有空中攝影,拍了照,透過螢幕播放出來,又變有了。
「變常為奇為變」,物品在那裡,只是拍攝,再播放出來,幻化無常變有常,這個「變」,實在多到說不完,一變再變,每變都很開闊。「變常為奇」,「共有十八變」,變、變、變,三個「變」字,有與無,不斷變。這就是留不住的人間變化。
這種境界,不是我們凡夫現在說得清楚、做得到的;不過,能夠從十八變中,我們接受來身體力行付諸行動。佛陀所說的法就是道理,也沒有他無法表現出來的真諦。我們想方設法要將它做到合法,叫做真實法。若能事事觸事就要會理,法無不都在我們眼前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