獵人與老和尚

0觀看次
A- A+

攝影/白崑廷

「戒」就是規矩,要預防非分的念頭與行為,才不會產生錯誤,傷害我們的心身,所以「戒」可以提醒、保護我們。但有人卻認為:何必要守戒?只要對自己有利,為了生活,很多時候是無法守戒的,所以聽了再多的法還是依然故我。

從前在一個小山村裡,有位老和尚常在樹下為人講經。村裡有個年輕獵人雖然也常去聽老和尚說法,但他總覺得老和尚都是教人什麼事不能做,什麼事應該做,所以並不很用心聽。

有一天,老和尚又說:「身、口、意三業要依戒而行,一定要守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飲酒、不妄語這五種重要的戒律。」年輕人聽了,認為:「我不打獵就無法生活了,而且也沒人說我不對啊!要我守『不殺戒』是不可能的。」所以他依然故我,隔天又上山去打獵了。

但一直到接近黃昏了,他都沒有遇到一隻獵物,正當他極度失望時,突然聽到草堆裡有動靜,仔細一看,原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頭鹿。這頭鹿的角很漂亮,鹿毛又有光澤,是他從沒見過的。他把槍對準了鹿,那頭鹿也定睛看著他,動也不動。獵人心想:「牠是不是死了?為何眼睛眨都不眨一下?」就這樣對視了很久,但獵人一直沒有開槍。

因為打獵有個規矩:不能打已死的動物,所以他就走上前去,鹿還是絲毫沒動。他很疑惑,走近後用腳踢牠,鹿被踢了一下,立刻拔腿就跑,一溜煙就跑到樹後面去了。獵人緊追在後,追到樹旁時,卻突然看到老和尚就坐在樹下。

獵人問老和尚:「天色已暗,您為什麼還坐在這裡?」老和尚說:「我想死在這裡。」獵人很驚訝:「您好端端地,為什麼想死?」老和尚嘆口氣說:「我講經是希望大家去惡從善,像你聽了這麼久,我的話你卻不聽;既然說的話不能讓人受用,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,倒不如死了算了。」

獵人聽了既慚愧又感動,摀著臉,眼淚從指縫間不斷流下來。他甚至激動地用手去搥打樹幹,打到手都出血了,他跪在老和尚面前說:「從今天起,我要用心改掉過去的錯誤,請收我為徒,從此我要守好規矩和戒律。」老和尚很高興牽起他,說:「做人要守本分、守規戒,才不會造成人生的錯誤;知過能改就是好人。」獵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,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戒師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