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生命時光

0觀看次
A- A+

攝影/白崑廷

我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報導,是美國一位九十二歲老人的故事。那位老先生雖住在貧民區,靠政府救濟維生,但他身體狀況不錯,最重要的是他擁有正確的人生觀。

每天天未亮,他就起床。醒來時,總會先轉轉頭,覺得不錯就說:「感恩,今天我的頭腦還很清醒靈活。」接著伸伸雙腳,就說:「真高興,今天我的腳還能走路。」之後就下床,展開為人服務的一天。

他已經九十多歲了,還能為人服務什麼呢?原來他每天都在垃圾車到來之前,帶著哨子和拐杖站在路邊。如果有車子行駛過來,他就吹哨子警告他們:那裡只能停垃圾車,其他車子不能停。以方便家家戶戶倒垃圾。

老先生從七十歲開始就自動負起這項工作,廿多年風雨無阻。等大家倒完垃圾,垃圾車開走後,他就吹著不同旋律的口哨歡喜離去,大家對這位快樂的老人都十分尊敬。

有人問他:「你年紀這麼大了,為什麼還要出來做事?」他說:「我是在利用生命,要愛惜生命有用的時間。我希望每天都能頭腦靈活,雙腳自由地走路;想要身體靈活、自由,就要多活動活動筋骨。」

看了這篇報導,真的很敬佩那位老先生──每天感恩自己的頭腦清楚、雙腳能行走自如,這就是生命的活水,因為他的人生不會一直在「睡眠」中。睡眠,讓有用的生命時間都停擺了,而懈怠放逸的人就如同睡著了,無法付出人生的良能。

在佛陀時代,有一天阿那律陀聽佛陀說法時打瞌睡,佛陀就斥責他說:在這麼重要的時刻裡,你竟然打瞌睡!這和海底的蛤蚌類有什麼兩樣?阿那律陀聽了很慚愧,於是他奮發精進,連續幾天都不曾闔眼休息。之後,精進的阿那律陀眼睛瞎了,卻開啟了心眼,得到慧命。所以要去除懈怠,一定要先具足慚愧心,才會時時提起精神面對任何人事;如果沒有慚愧心,哪怕是在修行、打坐或聽經,還是會不自覺地懈怠。

佛陀告訴我們,睡眠不只是指晚上休息,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無所事事、浪費生命的功能。我們要保持身心健康,靈活應用身體,才能發揮人生價值;如果把行動都放在「空檔」,因此空過人生不是很可惜嗎?所以,要時時自我警惕,做一個愛惜生命時間的人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