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》五大互融 持心如地

0觀看次
A- A+

201709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496集

繪圖/黃逸樵


下自地輪,上至虛空,重重觀置,
而五大相互融互通,周遍於法界。
為歸命遍菩提道身,有種種之莊嚴。

地者有二義:
一、住持不動,二出生萬物。
謂行者修行善思惟,頓覺身心相空寂,持心如地不動,出生六度,行種種功德,亦猶地之能生萬物是,即名地輪三昧。

我們腳踏著地,頭頂著天,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離開過天地。「下自地輪,上至虛空」,我們要認識「地輪」,地之上一直到虛空界,雖然我們自己的生命體很渺小,但是虛空無邊際,我們也是在虛空界中,沒有離開自己的生命體。

不論是腳踏土地,頭頂著一片天,「重重觀置」,周圍重重來觀察它,又何曾離開過──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這五相?「五大」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「空」,沒有這個空間,哪有你、我、人間萬物呢?

「五相」、「五大」互融互通,若平順,自能安然無恙,平安過日子。倘若一大不調,人間就會有疾苦,所以必定要互融互通,四大調和,人間才能平安。

「周遍於法界」,道理周遍法界,無處不是法。我們對法若能了解,「為歸命遍菩提道身」,我們的生命體、慧命都沒有離開法,叫做「歸命遍菩提道身」。

「有種種之莊嚴」,道理很明瞭、很清楚,我們無不都在這個道理中。我們的慧命、生命體和虛空界合而為一;有種種心靈的道場,道理的莊嚴,無不遍布在「菩提道身」,就是在慧命之中。

「地者有二義:一住持不動,二出生萬物」,我們腳踏這片土地;大地,你給它什麼種子,它就開出什麼樣的果實來,「出生萬物」。就像我們在修行,「謂行者修行善思惟」,我們時時都要用很恬寂的心,很清淨、很恬寂的那個心,好好地思惟。

「頓覺身心相空寂」。任何一樣事物,開始看到形相,就要很恬靜地好好去思惟它的質、它的體相、諦理。我們身、心有所體會,組合起來,頓覺一切歸空」,種種物質都歸於它的道理。回過頭來,那「妙有」就出來了。那分感覺的歡喜、法喜,這種「身心相空寂」,一切煩惱無明完全去除了,與虛空合而為一。

我們平時若能體會空無邊際的大道理,自然以「持心如地不動,出生六度,行種種功德」。我們通徹「五大」的道理,自然我們的心如大地,持好這念心不動如山。這念心能夠出生六度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這些法都能施用、通達道理,道理要用在人間,所以要入人群,這是菩薩的根本。「出生六度,行種種功德」,就要累積這些功德。

所以,行要如理、如禮,這個禮節、行儀在人間。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,就是向內心要修,向外要積極身體力行,吸收佛法入心來,還要力行在人間。所以,「猶地之能生萬物,是即名地輪三昧」,這是地輪三昧。

大家要很清楚了解,我們的生活環境、生在什麼時候?諸佛菩薩修行的過程是如何來?這就是「本」。我們現在也是在修行啊!人間的菩薩都叫做「大士」;我們也叫做菩薩,修大心、發大願、行大行,入人群度眾生,這都是修行的過程,都要持心如大地不動。萬物都是從地所生,萬法也是從我們的心地所成。
(整理/釋德清、靜明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